在宗教里面,不知不觉中丧失战斗精神,这方面的效果是可惊的。
另一是把公主大批的嫁给蒙古酋长——他们本来称可汗,投降满洲人之后,被改封为藩王或公爵,合称为“王公”满洲人的皇姑、皇妹、皇女之流,大多数都嫁给蒙古王公,从没有一个嫁给汉人的。
清政府的政策是,用科举控制汉人,用婚姻控制蒙古人,结果证明完全成功。
公主的儿子自幼随着母亲在外祖父或舅父的皇宫中游戏,长大后自然有一种向心力。
纪元前二世纪大政治家娄敬,向当时的皇帝刘邦建议的和亲政策可收的效果,现在完全应验。
本世纪(十七)九十年代,玄烨大帝在多伦诺尔(内蒙古多伦)用盛大的宴席招待蒙古高阶层时,发现很多蒙古王公都是他的外甥或外孙,又几乎都是在北京皇宫里长大的,不禁大为得意。
但清政府虽赐给这些王公们财富和荣耀,巩固他们对人民的统治尊严,却对他们仍深谋远虑地细心防范,不准他们跟汉人来往,不准学习汉文,不准保管汉文图书,不准请汉人担任教师,不准子弟进入汉人学校,不准看汉人的戏剧。
目的使蒙古人永远愚昧无知。
从此,面积约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自本世纪(十七)起,也作了满洲人嫁妆的一部分,带到中国,永远成为中国的领土。
十四漠北疆土的开拓——外蒙古比内蒙古还要庞大的外蒙古,在喀尔喀部统治之下,仍独立于瀚海沙漠群之北。
已迁到北京的清政府无意向北发展,他们对拥有内蒙古广大的领土和西伯利亚外兴安岭以南广大的领土,已心满意足。
可是一个意外的事件,却使外蒙古自动地请求跟中国合并。
这个事件起因于以伊犁(新疆伊宁)为首都的准噶尔汗国,于《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前一年(一六八八)向外蒙古喀尔喀部发动攻击。
喀尔喀是蒙古请部落中,人口最少,但占地却最广的一个部落,又分为下列三个汗部:一车臣汗部(外蒙古东部,牙帐设今温都尔汗)二土谢图汗部(外蒙古中部,牙帐设今哈尔和林)三札萨克图汗部(外蒙古西部,牙帐设今贝格尔)所谓喀尔喀部,只是一个部落的总名称,不是一个具体的行政组织,更没有一个共同领袖。
事实上三个汗部独立并存,各有各的可汗,互相间不停地打斗。
准噶尔汗国是四卫拉特之一准噶尔部建立的国家,参考上上世纪(十五)第四节附表及第六节,我们会记起当时声势煊赫,生擒过中国酒肉皇帝朱祁镇的瓦拉部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