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发现吐蕃的没落,全是被佛教这个奇异的支派所促成。
十四世纪时,蒙古政权被逐出长城,吐蕃跟蒙古的联系也告断绝。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吐蕃的名字消灭,而被称为乌斯藏。
到了上世纪(十七)又不知道什么原因,乌斯藏的名字也消灭,而改称为土伯特。
跟喀尔喀分为三部一样,土伯特则分为四区:一、藏(后藏,今西藏西部)二、卫(前藏,今西藏中部)三、喀木(也简称康,今西藏东部及四川省最西部)四、青海(青海湖及柴达木盆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改称青海省)喇嘛教主八思巴,于十三世纪时,被蒙古帝国加封为蒙古国师。
在八思巴领导下,僧侣们都穿红色袈裟,并娶妻生子,因之称为红教。
政治权力加上靡烂生活,使红教日趋腐败。
十四世纪五十年代,一位改革家在青海西宁城附近一个藏民部落中降生,名宗喀巴,他是喇嘛教的马丁路德。
十四岁时就当红教僧侣,二十岁时就大胆地提出改革方案。
他改穿黄色袈裟,禁止娶妻,以便全心全意宣扬佛法,因之被称为黄教。
改革在极端和平中进行,没有经过欧洲式宗教改革那种血流成河的屠杀场面。
红教终于衰落,黄教一天比一天兴旺。
宗喀巴是一位最有想像力的大师,他为喇嘛教创立一个别开生面的权力继承制度。
他有两位门徒,一名达赖,一名班禅。
宗喀巴宣称这两位门徒都是佛陀投胎,永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