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五十万两,日军才饱载而归。
这件事距日本明治维新只不过第八年,便如此迫不及待地使它的邻居流血,一方面显示日本变法效果之大和成长之迅速,一方面也显示日本器小易盈。
——日本不久就禁止琉球国王尚泰向中国进贡,尚泰派出密使到北京乞援,但清政府对这个孤悬海外的藩属,已无力保护。
七十年代最后一年(一八七九)日本把尚泰掳到东京,改琉球王国为冲绳县,琉球遂亡。
台湾事件,使日本发现侵略妙不可言,像一个强盗发现劫掠妙不可言一样,他可以用最少的代价,得到最丰富的报酬。
日本的下一个劫掠目标,立即转到三百年前碰过钉子的古老王国朝鲜身上。
攻击台湾的次年(一八七五)日本舰队闯入朝鲜首都汉城所面临的江华湾,小艇更深入汉江测量水道。
朝鲜炮台发炮阻止,日本舰队攻陷炮台,这跟西洋对付中国的手段一模一样。
朝鲜只好答应日本的条件,签订下列要点的《江华条约》一日本承认朝鲜是独立国家。
二日本在朝鲜享有领事裁判权。
三朝鲜开放两个港口(元山、仁川)通商。
朝鲜把条约的内容和签约经过,报告中国,清政府这时候正在全力收复新疆,无力反应,就劝告朝鲜李氏王朝政府乘这个机会,主动的开放门户,跟世界各国广泛地建立外交的和商务的关系,使日本的力量受到牵制。
可是朝鲜宰相金允植拒绝说:“与其通洋而存,宁愿绝洋而亡。
”李氏王朝已历时五百年,现政权掌握在王妃闵氏家族手中,贪污腐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仅积欠军队的粮饷,就达十三个月,连以贪污腐败闻名于世的清政府酒肉官员,都大吃一惊。
一八八二年,即中国签订《伊犁条约》的次年,汉城爆发兵变,愤怒的士兵攻击王宫,闵妃负伤逃走,国王李熙被囚,变兵又攻击支持阂氏家族的日本公使馆,日本若干军官被杀。
李熙的父亲,那位早已失去权势的前任摄政王(大院君)李是应,出面维持秩序,主持政府。
事实上李是应是这次兵变的幕后领导人,他是一个昏庸的老官僚,缺乏必须有的政治头脑,以致同时的触怒了中国和日本。
中国认为囚禁被中国所册封的国王,即令是国王的父亲,也是大逆不道,而且也深恐日本抓官被杀的借口,向朝鲜进一步勒索。
日本对日本公使馆被攻击,人员死亡,当然怒不可遏,尤其日本是一个正需要面子的暴发户,不能忍受这种侮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