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歼击机最重要指标上都具有很强的实战价值。
此外,me-109设计合理,结构坚固,工艺简单,因此成本较低,非常适于大批量制造,这些正合德国当局的胃口。新成立的德国空军给予了高度评价,将其选定为新一代战斗机。事实也证明了梅塞斯密特的远见卓识。虽然以英美为首的同盟国拥有德国数倍人口、资源与国力,但无论是在战争初期还是战争末期,me-109在西线对英美和东线对苏联的战场上,都没有丧失数量优势。
me-109相继推出a、b、c、d、e等各型,共计生产3.3万架,占德国二战时期全部战斗机数量的60%。其中,1941年推出的g型时速高达619千米,航程720千米,飞行高度达1.2万米,装有2挺13毫米口径机枪和3门20毫米口径机炮,生产2.16万架。
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之初,伊比利亚半岛上空呼啸着苏联和德国、意大利的各种战机,其中苏联凭借性能优异的伊-15、伊-16夺取了空中优势。然而,到了1938年,天空中出现了时速超过500千米的德国me-109,它们经常组成双机或4机编队在空中巡逻,好像凶猛的老鹰一样击落了一架架曾不可一世的苏联飞机,制空权随即回到德国手中。
在二战初期,me-109的技术性能明显超出了其他各国的主力战机,而且德国的战争对手们多为挪威、丹麦等小国,空军本就较为虚弱,因此取得了节节胜利。在1939年9月的波兰闪击战和1940年5月的荷兰、比利时、法国作战中,me-109完胜对手的pzl、福克、莫拉纳索尔尼埃、德瓦丁内、“飓风”、寇蒂斯“鹰”等各色战机,成为名副其实的空中霸主。me-109也造就了二战中德国多位王牌飞行员,如埃里希哈特曼曾驾驶me-109击落敌机352架,格哈德巴克霍恩战绩为301架,京特勒尔、瓦尔特诺沃提尼、威廉巴茨等飞行员都击落过200架以上敌机……
优势丧失
me-109的风光无限在1940年7月德国攻击英国本土的“不列颠战役”中终结了。
首先,英国已经配备了性能上与me-109不相上下的“喷火”式战斗机,面对远程奔袭的me-109,可谓以逸待劳,因为后者需要穿过英军严密的对空雷达探测系统,已经占不到很多便宜。其次,me-109固有的航程缺陷在跨越英吉利海峡后凸显出来。从法国起飞的me-109在理论上仅能在英国上空停留短暂的时间,而实际情况下,为轰炸机护航的me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