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材料到加工人员都变得严重短缺,而木质飞机完全不受影响,即使在军工企业被德国不停轰炸的不列颠空战中,德哈维兰公司的研制工作也能顺利进行。在英国空军轰炸机发展负责人弗里曼爵士的支持下,“蚊”式于1940年11月25日首飞成功,随后飞出了631千米的时速,比当时英国最快的“喷火”战斗机还要高32千米,也超出了当时其他国家的现役战斗机,得到了英国空军的认可。
木头加胶水的奇迹
“蚊”式为双座双发多用途轰炸机,长12.4米,高4.7米,翼展12.4米,最大起飞重量超过10吨,载弹量约1吨,升限约1.1万米。该机外形优美流畅,简洁大方,只有水泡流线形双座座舱突出机头上方,可安装4门20毫米机炮和4挺7.62毫米机枪,火力强度甚至超过同时代战斗机。此外,“蚊”式630千米的时速和1.1万米的高度令德国战机望尘莫及,在遇到截击时,根本不需进行缠斗,仅需凭借高空高速优势就可轻松脱险。
“蚊”式最大的特色便是其特殊的木质结构。在20世纪30年代,主流飞机都由木质结构转为强度更高、重量更低的轻金属结构,但德哈维兰公司采用的不是普通木材,而是基于一种廉价轻型的“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发展而来的新型材料。“模压胶合成型木结构”于1922年在美国获得专利,由云杉木薄片涂上干酪胶后交替放置,中间充入压缩空气,成为木质胶合结构。德哈维兰将其中的木料改为一种更轻的巴沙尔木,除机翼翼梁、发动机、起落架等少数结构,“蚊”式都采用了这种新式木料,机体重量比同尺寸飞机低出20%以上,从而以相同的发动机功率获得更快的飞行速度,可谓身轻如燕,机如其名。
“蚊”式轰炸机装备了多种先进的机载设备。其中,目标引导系统能使飞机按照英国本土两个地面站发射的信号指示而不参照航路信息便准确抵达轰炸位置,从而使“蚊”式可以担任轰炸机群的导航飞机。机上的h2s轰炸仪能向导航员/轰炸员提供飞机下方的地面图像,从而大大提高轰炸的精度,使“蚊”式可以完成高、低空轰炸甚至俯冲轰炸和夜间轰炸。部分“蚊”式还安装了最远探测距离达到1.6万米的机载雷达,夜战能力远超德国机型。正是基于如此优异的性能,“蚊”式发展了侦察机、夜间战斗机、轰炸引导机、猎潜机、昼间巡逻机、布雷机、教练机、特种运输机等43种改型,是历史上改型最多的轰炸机。
二战奇兵
在盟军战机中,“蚊”式轰炸机是实现精确投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