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澄问他以为什么,他也不说。
她没有再追问,只是已经想起了那段逍遥自在的岁月,就如同开了闸的洪水,再也停不下来。既然他有几分兴趣,她便主动同他述说起来:“其实,我和行霈虽然都是先下江南,再北上大同,但我们认识是在河间。我在江南流连了两三年,那个时候,我是不认得他的。后来我才知道,我们一直在绕圈。我去金陵,他便去临安。等我到了临安,他又去钱塘。兜兜转转三年,都没有见过彼此,大概也是没有缘。”
他听得入了迷,不禁追问:“后来呢?”从她回京的那天起,裴启旬就叫人打探她的行踪,所以她的一举一动,他都了如指掌。可城澄离开京城的那六年,就好像脱缰的野马回归草原,完全地隐没在了芸芸众生里,几乎查不出一点痕迹。他不是不好奇。爱一个人,总想了解她的全部,即使是裴启旬也终究不能免俗。
“后来,说出来不怕你笑话,那年肃宁大旱,灾民流离失所,抢走了我身上的银钱。遇见行霈的时候,正是我最狼狈的日子。身上没有干粮,也没有钱。饿了三天,瞅见一个人穿得人模狗样,就向他装可怜。行霈不紧不慢地骑着马,带我去了临县。我记得是去了一家小吃店,我一共吃了三个驴肉火烧,一大碗饸饹面。”
他不知道饸饹面是什么,但听起来她的胃口果然不小,光看外表一点都看不出来。
“这么说来,他还救了你一命。”荣王说这话时,语气不自觉地有些酸,“好一个浊浊尘世里,翩翩佳公子。这么多年,你就没有对宋行霈动过心么?”
☆、第34章 .1.1
第三十六章在乎
碧窗之外,阳光稀薄而懒散。窗扉半开,隐约有清风入室,带着料峭的春寒。不知何时,流云蔽日,忽然下起了嗒嗒的小雨。行人走过,将青石板踩得黏黏腻腻。他们上午是骑马去的京郊,这会儿子落了雨,南慧便进来询问,是否要回府传轿。
裴启旬说“不必”,让她就近去买把油纸伞来。南慧领命,正欲退下,却被城澄唤住:“你路过楼下,顺便叫小二上壶酒来。”
他眉心微皱,全然被她看在眼里,赶忙娇声哀求道:“我都多久没碰酒了,您就让我喝几杯吧!左右被这雨绊住了脚,一时半会儿回不去呢。”
他叹息:“就没见过你这样嗜酒如命的女子。”
她笑:“那是您没见过我娘。她打六岁起偷喝曾祖的药酒,七八岁时,便能与外祖对饮。听说怀我的时候,她馋得厉害,还趁着爹爹不备偷喝了好几回呢。”
他现在终于知道她这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