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商战救国』,认为我国国弱民穷之根源在于专制政治,非设立议会实施君主立宪不足以救国,当年光绪帝阅毕认为是『医国之灵柩金匮』,还下旨『饬总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阅看』。
」「嗯嗯,中国要强,必起于商战,设西学、励女校、清吏治、禁贩奴、理税则、明国债、修铁路、架电话、广电报、展轮船。
」「翔儿也看过了?」「是。
」「此时邮传部徐菊人尚书尚未就任,郑陶斋就召开了股东会,选举盛杏荪担任招商局主席。
」「那岂不出大乱子?」「没错,徐菊人上台立即将章程大幅批驳修改,随后邮传部接管招商局。
盛杏荪的『商办』计划完全失败。
」「那父亲您……」「呵呵,为父也是万般不愿意,但项城来电以为父在沪任官已久,要我前去协办清理,所以就转到招商局啰!」「那这次是……」「武昌事起后盛杏荪逃亡日本,钟紫垣他们也全撤离了招商局,局内仅由几大民股维持局面。
」父亲道:「现在共和肇建,政府恢复运行,但盛杏荪仍在日暗中操控招商局,希望脱离政府,因此京里才会来电要为父速速回沪坐镇。
你赶快让君儿收拾一下,为父已经交代你娘了,我们速速上路。
」我们搭小火轮沿江而下,没几日就到了广州。
武昌起义后广东于农曆十一月初九宣布独立,原本地方上公推两广总督张鸣歧为都督、龙济光为副都督,但因之前广州新军之役与黄花岗之役的旧隙,张鸣岐不敢出任都督化装逃走,清廷叫龙济光退往惠州「以待时机」。
因此广州仕绅就到香港把胡汉民迎到广州担任广东都督、推惠州民军司令陈炯明为副都督,但因为胡手中没有兵权,不久孙中山自美回国途经香港,胡汉民便离穗陪同孙中山前往上海、南京,由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职务。
广州未受战火波及,市面上繁华依旧,尤其广州是革命的大本营,民心原即思变;如今辛亥革命成功建立民国,社会上更是一片朝气勃发、欣欣向荣。
在还没来到这个世界前,我上次造访广州应该也有五、六年时间了,对广州印象最深是有一年农曆年前到广州,广州车站附近到处都挂着「轰轰烈烈打响春运会战」的标语,还有黑压压一大片、无边无际、数以百万计要搭火车返乡的民工。
这次到广州的时间比我第一次访穗还早了八十年,整个市面看去就像是《十月围城》中的街景──拥挤的街道、穿草鞋的挑夫、赤着上身的人力车伕间穿插着洋人与身着中山装的洋学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