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镇压着礼部那一帮老家伙,相信那边再也闹不出什幺动静。
工部倒是一直相安无事,不过出于人员浪费的考虑,现在正和天工部慢慢地合并,工部的尚书已经告老还乡。
虽说现在还没有明确的人选,但谁都知道工部尚书不会有太大实权,恐怕到时候合并完成,还是由天工部那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尚书担任。
对于这个部门,其他人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而他们应该也不会参与朝政。
「看出问题了吗?」张伯君「嘿嘿」一笑,看这位多年好友一脸问号,比上了战场更痛苦的表情。
心里一乐,突然把话停下来,笑呵呵地等着他的反应。
「什幺问题?」刘占英头皮都快搔破了,可怜巴巴地看着张伯君,却理不出一个头绪。
「你呀……」张伯君无奈地叹息一声,立刻把剩下的情况分析给他听。
现在最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就是商部,身为一个庞大的财政机器,商部可怕的税收能力几乎已经超过户部。
而在原有的制度限制下,户部的税收似乎越来越可怜,而商部不仅有从商的各类税收,还有着越来越完善的体系。
更可怕的是几乎聚集了大明富甲一方的有钱人,朝廷有事只要振臂一呼,钱财就滚滚而来。
在津门之战中,何曾听过恶鬼营和太子坚守的河北有钱粮短缺的时候,商部越来越可怕的实力可见一斑!不过对于商部的现状,很多人都看不明白,看得明白的也会装糊涂。
这个许平太子时期一手组建的可怕机器,本来应该是最为受宠才对。
事实上,商部现在的内部斗争还在持续着,过了那幺久,新的尚书人选依旧没有出炉。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官员都不只一次上奏询问,不过许平也没给他们明确的答复。
欧阳家,欧阳寻掌管整个商部有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根深柢固、极有威望。
再加上儿子欧阳复是许平身边的大红人,论起战功也是让人交口称赞。
照理说,以这样的背景应该是尚书的不二人选才对。
即使是他官居首位,其他人就算有抱怨,却也没理由反对。
但从另一面来想,张庆和是商部的第一代领袖,在最艰难也是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时候,与赵铃一起创建了现在炙手可热的商部。
当时困难重重,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后来不幸殉国,更是被追封为忠国公。
长子张启华是太子门生出身,又执掌商部内税收最为庞大的教思坊,一时之间也是风头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