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贤主人高姓大名?」「介时大师自会知道。
」「贫僧平生只涉猎一些地理风水之术,能观山川水脉,除此之外别无所长。
贤主人既是久闻贫僧之名,想来必不是崇佛,莫非也是为了这山中之水?」此时众马贼都已围上,但这和尚却是面不改色,侃侃而谈。
「正要向大师请教。
」「贫僧三十年走遍天下各处,对于这山中之水,自有心得,凡总一十四条,但凡是山,十之七八便脱不出。
」和尚虽明知道唐云是有意摸他的底,但是却毫不迟疑,畅所欲言。
「其一,凡山中,三面环山之处,乃称簸箕地,在簸箕口之处,必有水源。
其二,两山夹一沟,沟岩有水流。
两山之间夹一沟谷,在河谷下游两岸的岩中多有水源。
其三,两沟相交,泉水滔滔。
两沟交汇之处的山嘴下,多有泉水流露。
其四,山嘴对山嘴,嘴下有好水。
两处山嘴相对、距离相近,两处山嘴之下地势平坦,在锁口之处必有水。
其五,两山夹孤山,常常水不干。
孤山上游之处,必有水。
其六,两沟夹一嘴,其下有泉水。
其七,两山相接头,下有泉水流……其八,湾对湾,水不干。
其九,山扭头,有水流……」和尚口若悬河,一边说一边解释。
众人当真是闻所未闻,唐云心中也是阵阵惊叹。
当今大宋虽是儒家天下,但是僧道两门之中藏龙卧虎,奇人异士极多。
似这和尚,有如此的本事若是想求个功名富贵,简直易如反掌。
朝廷以农为本,农务便离不开水,甚至兵事更以水为命脉,梁太后洪德寨兵败之辱,缺水导致士气低落是一个极重要原因。
他心中一动,这伙绿林马贼的雇主实是西寿保泰军司统领巍名阿埋,此人暗设赏格,收买宋朝境内的绿林马贼,希望劫持这和尚到天都山去。
难道他是看中了这和尚的本事?唐云唯一能想到的,就是西夏莫非暗中在准备什麽,俗话说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经过上次大败,西夏方面对于行军饮水问题极其重视。
而且大军一动,无论行军、立寨、筑城、作战等等,都需事先保证水源,此乃用兵常识。
西夏奉行的是军国主义,巍名阿埋此举,绝不可能是为了百姓谋福利。
莫非是在天都山一带有什麽牵扯到大军的隐秘之事?西夏国内也有工匠,但是此次宁可舍近求远,跑到宋境之内秘密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