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丁一听着传过来的背景声音心里厌烦。
对方停顿了一下,马上回过神来,“噢,是丁教授啊。
等五分钟再给我打,现在正忙着。
挂了。
”王教授挂了电话,里面一片忙音。
五分钟以后,丁一又打了一个电话,估计王教授挪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
对方接了电话。
丁一开门见山:“听说你改变了当初我们之间的协议,想当胡序文章的通讯作者?”“不是我想,是我们学校要求的。
”王教授有点心虚,不肯说实话,理由找得理直气壮。
丁一自有一套办法,他说:“可以。
根据美国的规矩,通讯作者需对文章负全责,包括写稿改稿和送稿件到杂志。
一般稿件都需要打回来修改一两次,这个你和胡序商量就可以了。
正好我最近有点忙,一切交给你来负责。
”丁一成心将他的军。
王教授有点傻了,电话里支支吾吾,“这个这个。
。
。
。
我想写还是你写,我对小吴的实验一点不熟。
不过通讯作者的事情还是请你通融一下。
”“不行呀,送稿的时候,只有通讯作者才能送,以后的通讯来往都得由通讯作者处理,这是杂志社的规矩,要不怎幺叫通讯作者呢。
有不清楚的地方,杂志方面会向通讯作者联系澄清。
旁人代替不了,我说了不算。
”丁一一副无辜的腔调,看对方如何回答。
“真是这样?”“真是这样。
不信你可以上网去查。
”王教授从来就没有向国外的杂志投过文章,自然不知道国外杂志的规矩。
中国时时喊着和国际接轨,这样的学科带头人怎幺能行。
据丁一所知,这样的人在中国为数众多,聚啸山头。
丁一开始认识到尽管良莠不齐,中国科技界大举从国外引进科技人才的举动是对的,先囫囵吞枣,再精益求精。
王教授没辙了,叹了一口气:“那就算了吧。
小胡什幺时候可以毕业?”“写完这篇文章就可以了。
”“我的名字还在上面吗?”“在。
”“那就好,谢谢你丁教授。
我还有事没完成,得去忙去了。
再见。
”“再见。
”双方挂了电话。
丁一舒了一口气。
其实他有一点没有告诉王教授,文章允许两个人同时作为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