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落之旧事,进而主僕相认,涕泣不止。
老僧自述,当日金川门之变,燕王兵临城下,他先在皇宫内四处放火,掩人耳目,好与和简太子朱文奎一同出逃,两人在监察御史叶希贤、翰林院编修程济等九人的护送下,从南京逃往浙江,再转往贵州,在贵州长顺落脚。建文帝见復位无望,就在长顺的白云寺出家为僧,直到被思恩知府寻获。
大理寺审后不敢专擅,将全案交由英宗皇帝定夺。
英宗阅遍案宗后,以谋反之罪,将老僧秘密处死。
思及往事,徐俌依旧义愤难平。
「你说,英宗皇帝若不是心中有鬼,怎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老僧处死?」
「是,国公所言极是。」周连顺着答腔。
「幸亏老夫未曾放弃追查。」
当年徐俌听闻此案,推测建文帝回宫是真,且与帝一同出逃的和简太子应该安全无恙。为寻找建文帝后人,徐俌要谢瑺居中牵线,结识了大内御马监总管汪直,徐俌欲恢復旧朝,汪直野心勃勃,两人一拍即合,倾尽中山王府与大内之人力物力后,终于在白云山山脚的镇寧村中,找到和简太子年方七岁的嫡长孙朱仲鋆。
原来和简太子曾与当地女子婚配,并生下一子,兴许是多年积鬱成疾,幼子诞生不久即病故,但留有国璽和金册传世。
为保全建文帝血脉,徐俌将皇世子朱仲鋆送往陕西平凉,交由太祖一脉且膝下无子的韩王抚养,对外则称其为侍妾所生庶子。
世子天生温文儒雅,颖慧好学,颇有其曾祖懿文太子之风,在朱仲鋆及冠袭爵后,徐俌便安排他与自家嫡女成婚,两人家世匹配,又是王亲与世家联姻,在金陵城中蔚为佳话。。
如今一切都按计画顺利进行。
「小人恭贺国公一偿夙愿。」周连必然是看出徐俌心中念想。
「说得好,」徐俌不由得露出醺然的笑容,「燕王后人已窃居帝位太久,该是时候将皇权奉还。」
「小人还有一事。」
「说吧!」
「寧王和代王……」周连欲言又止。
「汪公公也忒谨小慎微了,」徐俌冷哼一声,「若当今皇上肯立韩王为储副,何必需动用刀兵。」
「这是自然,只是汪公公向来心思细密,行事必定备有后着,若一计不成,还有一计。」
徐俌扬了扬手,「代王朱仕?是太祖的三世孙,也是老夫的嫡亲姑父,代王则和徐家一样世代忠于太祖。若是真有万一,皇帝不愿立韩王为储,两人必能迅速集结旧部,组成一支征讨王师,直逼北京皇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