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选择放弃她原本所拥有的东西,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在提及「婚姻」的剧情里,我也不曾使用「嫁娶」这样的词汇,甚至是让尔雅来担任所谓「求婚」的角色。这些安排其实都隐含着我对于性别平权的意念。我从不认为女性在追求爱情的同时就必须牺牲自己原有的一切,无论恋爱的对象是男是女,没有任何一个人应该为了另一个人放弃什么,有的只是两人为了共同的将来去磨合彼此的缺角,爱情不该成为女性牺牲奉献的正当理由,更不该是绑架女性对于主导、掌握自己人生和意志的枷锁,婚姻更不该是女性必须脱离原生家庭或原有的生活,进入对方的家庭,从此成为伴侣附属品的仪式。
「婚姻不是只有其中一个人倾尽全力的付出,另一个人无条件的接受,而是学会承担彼此生命里的一切。」这句话在文章里是尔雅对车时勋说的,但实际上却是我想要向所有在爱情里、在婚姻里不断用牺牲自己来成全关係和谐的一方说的,希望每个在爱里的人们都谨记相爱的初衷,同时也别忘了,你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谁的另一半。
在亲情的部分,我没有选择让车时勋与父母和解,也没有选择让尔雅与父亲和解,反而走了另一条路。梁家人在这个故事里的份量我认为是刚好的,儘管有些剧情的交代我还不是那么满意。从一开始梁禹洛与尔雅之间看似水火不容却又莫名和谐的相处模式,到中段达达、知凡和芙洛的出现,再到末段梁父梁母的出场,随着剧情的演进,一层一层慢慢铺陈尔雅内心深处对于亲情的期望和抗拒。举梁禹洛来说,两个人平时看似和谐、相安无事,但当只要当梁禹洛说得多一些,让她觉得跨过了她心中所认知友谊的界线,她便会开始用尖锐的刺把自己包围起来,下意识地拒绝他所有的关心和建议。直到后来与车时勋重新相爱,男人用着数不尽的耐心和温柔软化了她的高墙,她开始愿意慢慢去接受梁家人对她释出的善意,无论是知凡和芙洛的姊妹情谊,还是梁父梁母将她视如己出的疼爱关怀,接受的过程其实同时也是她和自己的和解。如果说车时勋让她明白爱情的深刻,那么梁家人便是让她知晓,亲情从来就不侷限于血缘之上。同样地,梁母在厨房里对尔雅的交代,以及梁父在书房里和车时勋的互动,也是我为他们在亲情这块缺憾里做的弥补。梁家人想告诉他们,也是我想传达给读者们的讯息其实很简单,「只要有爱,那处便是家,便是归处」。
最后说说车夏之间。
其实一直以来铺陈的每个剧情,我都很努力在製造车夏两人间的衝突感,他们从各个层面看来都不是那么相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