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间。
一旦末帝驾崩,无论是灵音公主的哪位兄长继位,金貔朝的余孽绝对是新皇登基最最合适的祭品。
武登庸在进京之前,就知道依附权力的风险,只是别无选择。
他的族人,再也撑不下去了。
一开始他打算争取的,仅仅是自“武登”南撤两百里,让族里的老弱有柴火可拾,可以有苔雪壤土以外的东西裹腹,不用在每月少数阳光露头、风雪稍止的日子里,以户为单位,计算着没捱过的有哪些人……但末帝头一回召见他,浑身红肿溃烂、须以薄纱缠面,其丑陋情状才不致吓坏人的皇帝眯起黄浊的翳瞳,上下打量青年,视线凉滑得像是一尾缠身之蛇。
武登庸立时便明白自己犯下大错。
他不该来的。
此间乃死地耳。
单膝跪于丹墀下的北地青年敛眸垂首,牢牢锁住气机,静谧得仿佛墓碑石刻。
他已做好准备,一旦殿外的金甲武士,以及藏匿于暗处的皇城司杀手受皇帝召唤,蜂拥杀至,他便会在一瞬间锁住所有人的气血脉行,赶在羽林禁卫察觉声息之前,循进宫的路线杀出去——整个人几乎烂成了一团血肉的皇帝笑起来,蜥蟒吐信般的嘶哑笑声令人不寒而栗。
末帝没有下令杀他,随之而来的,是自碧蟾朝开国以来数一数二的破格提拔与恩赏,像要闪瞎所有臣民的狗眼也似,海量倾注于饱受苦难的武登遗民,当然还有使这一切得以可能的武中魁首、人称天下第一刀的“奉刀怀邑”武登庸。
武登庸带着一背冷汗叩谢圣恩,退出了皇城。
他发誓在丹墀金阶下、于愕然抬头的一瞬间,清楚看见皇帝的浊眼里掠过一抹恶毒的笑意,仿佛正嘲弄着眼前动弹不得的青蛙。
直到现在,老人仍旧深信不疑:饱受病魔折磨的澹台家末任帝,从来就没有真正失去过神智,他丧失的是对世间的最后一点善意,以及自我的道德约束力,或许是再也不在乎。
他半生都在为苍生谋福,节制欲望、严己宽人,以内圣外王自许,老天爷却报以无可救药的恶疮。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既得恶报,岂不行恶?但远远还不够。
杨梅疮的痛苦提醒着老皇帝,以无日无之的脓血、溃烂,以及浇铜铸铁似的高烧寒热。
末帝清楚自己的恶名是坐实了的,毕竟十年造孽,什么都做遍了,再杀它个几万武登遗民,史册所书也不过就是“无道昏君”四字,那有什么意思?这下可好,无论继位者谁——自好是仁民爱物的那个——都得先屠灭封国开府的武登氏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