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回海市过年,史佳瑞特地去母校看了看。
相比京市,海市更热闹,人的思想也更为开放,街上随处可见的各种外语培训班。
还有不少的中介,跨过婚姻中介、出国务工等等。
那种氛围怎么说呢,史佳瑞不喜欢,有那么多人在为这个国家变得更好而奋斗,却也有很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而逃离。
倒是天真的小宝开开心心的,满眼都是吃的,根本就没有大人这么多的想法。
史佳瑞见到了几位老同学,大家聊了聊天,到底没有一起吃饭。
或许等到毕业三十年,大家对于相聚会更有情感吧。
春节短暂的相聚后,一家子又回到京市,该干嘛干嘛。
而此时,这一百台机器,也陆续抵达各个农业大学或是农研所。
李茂自从带回金春一号玉米的改良版后,回到了仙河市,又继续深入研究金春一号。
通过各种手段,他培育出了一款春分一号,它的味道并不好,但是产量大,植株高、茂盛,适合山区种植,很适合用来当饲料。
这款春分一号,被放到山区推广,后来,他又开发出了春分二号三号,调入了省里的农研所。
虽然他不是什么大领导,只是玉米组一名勤勤恳恳的研究员,但他手中有成果,再熬几年,就能顺利退休了。
这天,李茂先到单位拿资料,准备去试验地里转一下,查不多到时候育苗了。
他一到单位,就看到先来的人正围着什么东西在讨论。
他依稀听到什么机器、优化种子、调整数据啥的。
“你们在看什么?”李茂好奇地问。
大家转头看向李茂,接着有人往他手里塞了一小本说明书。
“李茂,金春一号是你研究的吧,你之前拿到金春一号的的优化版后,怎么就没继续研究下去?”
“是我研究的。”李茂并不奇怪大家问,毕竟大家的工作差不多,有时会讨论,基本对对方的研究有些了解。
“我觉得金春一号经过优化已经很完美,我就在基础上研究了春分一号。”
李茂边说着边翻开了小册子,看到后面的内容,眼睛不由瞪大了。
“李茂,你没事吧?”有人看他老半天没有翻动册子,不由担心地问。
李茂深吸了口气,放下册子,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的玉米种子,“这机器那么厉害吗?我先来试一试。”
其他人反应过来,马上去拿种子,因为不确定每一次优化是成功还是失败的,又是朝着什么方向的,只能多次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