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耕战。”
屈平看向景鲤,他笑笑,指向昭睢,竖个拇指。
屈平的目光转向屈遥。
“我听左徒的!”屈遥拱手。
“昭兄,景兄,”屈平看向二人,“在下晓得裁冗棘手,因其牵扯的无不是亲朋好友,然而,在下前思后想不知多少日夜,方才确定列其为改制的第一道关。为什么?因为它是最大的不公。前人栽树的确是为后人乘凉,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三世、五世情由可原,万世乘凉就讲不通了,一则有失公允,二则滋养懒惰,三则堵塞贤能。既然生来非富即贵,谁人又愿意力争呢?当然,这是道理,于楚地实际而言,此举为不得已。当年吴起改制,正如昭兄所言,奖励军功在先,取缔封君在后,结果他失败了,为什么?先悼王驾崩只是一因,另一因是,楚地各处府尹早已形成庞大且盘根错节的吏制网络,这个网络未破,吴起所拟的王命就无法推动!”一拳震几,“破局先破网。此网不破,一切改制都是徒劳!”
见屈平讲至此地,等于是把话讲死了,昭睢、景鲤互望一眼,没有人再说话。
“诸位大人,诸位兄弟,”屈平不无感慨,“在下之所以将这个放在第一位,还有一个实际原因,就是国库没钱了。改良兵器、储备粮草、操演兵马,无不需要金钱,而在当前国库,莫说是余钱,即使宫廷日用,也是紧缺。以律当收的赋税哪儿去了?多从不同渠道流出去了。流到哪儿去了?流进封君、府尹的私库里了,流进数以万计的冗吏家里了。楚国上下究竟有多少冗吏在吃空饷,相信诸位比在下清楚!”
昭睢、景鲤轻叹一声,勾下头去。
“诸位大人,”屈平慨然,“这些蛀虫在楚多如牛毛,盘根错节,汲食百姓血汗。朱门攀比奢靡,柴扉隔夜不炊,大楚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淅水一战,数万将士血流成河方使大王痛下决心,造宪改制。为整治奢靡,节减宫用,大王率先垂范,宫内不用车辇,宫外不行回避,御膳三菜一汤、五日一肉不说,更在御花园里躬身田园,亲种御菜,自食其力。后妃各室,也都养蚕织锦,不施粉黛了。这些不是虚说的,是在下亲眼所见!”
三人尽皆抬头看向屈平,深吸一气。
“诸位大人,”屈平难抑激动,“大王能从自己做起,我们身为臣子,有何理由不向自己动刀?如何动刀?裁冗!从何处裁起?就从大楚三氏裁起,屈、景、昭三门理当垂范!”看向三人,语气果断,“为公允计,在下提议,你们三位交换拟出名单,再交换审核,凡不在位而照领薪饷者、在位而未能谋其政者,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