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盯住他,“你使人快马禀报楚王,而后与在下赶赴大梁,结盟魏王。有在下出面,赵、燕当无阻碍。楚国只须结牢齐、魏,我们就可纵亲五国,静待韩国之变。若是六国纵盟再成,秦或有变,天下或可期待。你可奏明楚王,就说在下说的,宋国事小,摆在楚国面前的只有合纵一条路了。假定楚王诚如屈子所言,对内造宪改制,整顿吏治,对外不计恩怨,纵亲五国,就有机会与秦国一拼。否则,楚亡无日矣!”
“平受命。”
是夜,屈平写出奏请,使快马赴郢禀报楚王。翌日晨起,屈平随苏秦赴魏,在公孙衍引见下,觐见襄王。
齐国好说,魏、楚再要睦邻就复杂多了。庞涓之时,争端在宋。楚伐宋,魏救之,趁势夺占楚国北方要塞陉山。庞涓死后,魏势衰弱,楚国恃强反击,夺占襄陵。眼下楚国风光不再,魏借秦势,反夺叶城、上蔡,已经杀入楚国腹地。
综合考量,楚、魏之争,吃亏的是楚国。身为王使,屈平不敢有辱使命,提出陉山与襄陵算是扯平,魏国理当无条件归还叶城与上蔡。
“犀首,”襄王鼻孔里轻轻哼出一声,看向公孙衍,“这两地是你打下来的,楚使要求归还,你这说说,寡人是归还呢,还是不还?”
“回禀我王,”公孙衍拱手,“乱世恃力,强者为王,没有理当不理当之说。魏、楚水土相依,只有睦邻而居,彼此相安,才能符合两国长远福祉。今朝楚王特使诚意求和,我王亦当以诚相待。是以臣以为,我王可予归还叶城予楚,至于上蔡,为陉山安危计,我王须暂时留防,以待来日。”
公孙衍的提议可谓是三全其美,一是归还叶城,给足楚王并楚使面子,二是叶城距大梁过远,魏国本就辖制困难,三是叶城位于新郑与宛城之间,魏将此城归还楚人,无疑于卡住韩都与宛城的咽喉,迫使韩人放弃宛地。
襄王满意地点点头,看向屈平:“我相国之言,楚使意下如何?”
“谢魏王关切!”屈平拱手,“国土大事,臣不敢擅专,俟平回奏我王,再向大王复命!”
“甚好!”襄王扬手,“只要楚王应允相国所议,寡人就与他签订睦邻盟约,永世相安!”
屈平别过,再使快马禀奏楚王。
与此同时,苏秦亦使快马奔赴邯郸与蓟城,奏请二王加入楚、齐、魏三国联盟,五国择地盟誓,合纵以制秦、韩。
一个月后,屈平正式收到楚王允准齐、魏二国所提的条款,苏秦也与赵、燕达成一致,以合纵五国互不干涉邻国事务、共制强秦为前置条件,使赵王得以安心地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