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女儿王娉1977年国庆节刚过没几天,10月5日,王大伟接到老家生产队的电报,内容是他父亲病危,将不久于人世。
王大伟老家在东北的一个小山村里。
母亲生他时难产,接生婆处置不当,导致王母失血过多,很快就撒手人寰。
因家境贫寒,王父没有再娶,他又当爹又当妈,将独子抚养成人,其中的艰辛、苦楚,王大伟非常清楚。
好在王大伟很争气,虽然因为家里穷没上过学,但他聪明、勤奋。
解放后,1950年年底,18岁的他报名参了军。
在部队这个大课堂,他不仅练好了作为一个军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还利用业余时间在夜校学习了文化知识。
经过12年的努力,1962年,王大伟已经是连级干部了。
上级与战友都觉得他很有前途,是一块带兵的料。
但不幸的是,这年9月,一次演习中出了意外,使他失去了做一个真正男人的资格。
这件事在他们团尽人皆知,他再也没有勇气呆下去了,于是提出了转业的要求。
上级考虑到他是因公负伤,就将他的职务破格提拔为营级。
在征询他的意向时,他想,团里基本上是东北人,如果回老家,那自己的情况可能免不了会曝光,于是来到了南林。
在南林这十多年,王大伟每年至少回一趟老家看望父亲。
其实他家没什么亲戚,如果他的父亲跟他来南林生活,他根本就不需要两头跑。
可是王父固执得很,说在老家很习惯,不愿意去外地。
也难怪,老人都是这样,故土难离嘛,王大伟只得由着他。
现在,父亲病危,王大伟心急如焚。
一接到电报,他就开始收拾行李,并征求杨楠的意见。
杨楠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根据公公的现状,她决定照顾王大伟的面子,与他再回一次老家。
只是,这次似乎应该带女儿去,是带一个,还是两个都去?她觉得应该与陶卫东和两个女儿好好商量一下,因为去东北那个小山村太辛苦了,她不由自主地回想起14年前的东北之旅。
1963年8月20日至26日,王大伟携杨楠回老家举办婚礼。
前后7天时间,坐火车、搭汽车、走山路就用了5天,弄得人疲惫不堪。
这次如果带上女儿,她们肯定会吃不少苦头,但是她们不去的话,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晚上,杨楠先将情况告诉给了陶卫东。
他觉得起码去一个,最好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