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镜和mars提供的光学合成图像,我看到了这颗名不见经传的彗星,彗尾并没有很长,但是随着越来越靠近太阳它会越来越长越来越明显,我正端详着这颗彗星,mars突然说了一句:"其实也有一种可能,就是在未来和地球轨道交轨之前,它已经蒸发殆尽了,那样地球就安全了。”
"我们牵引飞船应该到时候也可以把它推离轨道吧?」我自言自语。
"没什么问题,就是改道的时候会不会分裂成几块,毕竟彗星太容易碎裂了,那就需要很多辆牵引飞船了。"mars似乎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还有几百甚至几千年,会有办法的。”
"是的。"mars附和。
这样的日子又过了一阵子,很快进入了海王星和柯伊伯带的内缘边界,很幸运地是我们靠近柯伊伯带的时候,离海王星不远,于是我便可以由此一窥海王星,比起天王星,海王星更明显偏蓝的色调,加上蓝色的行星环,让人感觉这是一颗安静的行星,但是其实它的大气层的风速达到几千公里每小时,这个速度已经超越了音速,我突然想到了很多文人写的"佇立风中呐喊",在海王星上就明显是违背物理常识的吧?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海王星有着大致相同的氢氦大气结构而且更靠近柯伊伯带,人类还是选择了较远但是相对大气对流慢一点的天王星作为下一个在建的补给站。
进入柯伊伯带之后的勘探工作比我想像中要简单而平静,这是一片人类刚开始踏足的区域,大部分的小天体都还未被近距离标识和分析,mars承担了大部分的勘测和数据分析工作,我反而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我常常靠着舷窗和父母手环一起看着深远的星空发呆,在这个远离太阳的冰冷角落,看距离不到5光年的半人马座的南门二(alphacentauri)或者8.6光年的天狼星(sirius)会更加清晰,可是发现我看的最多的反而是25光年之外的织女星(vega)。
在夏天的夜晚,母亲会和我坐在院子里面仰望星空,母亲告诉我位于头顶最亮的就是天琴座的织女星(vega),母亲有时候会看着织女星很久很久,得知中国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之后,我一度以为母亲就是象徵织女,在等待常常出勤的父亲归航,后来我才知道,父亲的指挥舰的轨道会週期性的每天十几次飞越过我们的天空,因为指挥舰有着防电磁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