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造和连结形成,而不是像传统空间结构一样需要从一段段舱体开始搭建。看着我正在努力辨识伽利略号的外形,mars补充了一句:"等到你肉眼可以分辨出是3个小天体的时候,我们就要准备降落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和mars已经做好了着陆的准备,mars模拟计算了几次之后,提议进行一次引力弹弓减速的动作,在节省工质实现减速的情况下,也可以更靠近木星看一眼,因为引力弹弓减速节省的推进工质可以为公司省钱,而且所需要的额外时间佔用的是我的休假时间,dsf控制中心几乎是秒回同意了,mars一边给我显示着dsf的操作许可,一边在显示终端上给我打了一个鬼脸并补充:"这是我学会的双赢博弈。”
我看了下mars规划的线路,3137会冲入木星前进的方向,藉助被木星巨大引力捕获的机会转向,配合工质推进完成一个剧烈的转弯到木星的"身后",以此完成整个引力弹弓减速的过程。这个过程离木星非常接近,当mars提示我木星已经进入最佳观察视野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停下所有的手头工作,把自己固定在舷窗边的座位上等着了。
虽然看过很多木星的照片,当亲眼看见浓厚的油画一样层层叠叠流动的木星表面的那一瞬间,我还是无意识的摒住了呼吸,任何一个区域的图案,都可以成为一个抽象的油画主题,我突然想到了一个自己凭空创造出来的词"生而为画"...我把手环拿出来,放手之后,手环慢慢飘向舷窗贴在上面,我低声自言自语:"爸爸,妈妈,我们到木星了..."
舱里静悄悄的,我们正在被木星的巨大引力捕获并开始转向,不久mars就会加大推力用引力弹弓效应完成整个转向动作和减速,mars贴心的给我热好了咖啡包,我飘在视窗吸着咖啡,静静的看着这副巨大的画作,看似凝固不动的油画,其实对应的是在木星表面时速几百公里的颶风造成的云团流动,你永远无法预期未来这些线条和色彩会如何流动,这也造成你所看到的每一刻的油画,都是独一无二的,我沉浸在这一幕,时间对我似乎消失了。
当引擎声再次轰鸣起来的时候,伽利略1号卫星城从木星的背后升起,我终于看清了这个卫星城的全貌,那是一座由3个m型金属小天体连结和改造的卫星城,3个挖空改造并强化的m型星体用3个弧形连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