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个,分散着偷。所以,一时也没人发现,还是有个娃儿去地里头方便,钻到了里头这才发现自家苞米棒子被偷了。
一路往家里头去一边喊,自家地里的棒子叫人给偷了。好家伙,一路上的人都看着呢,听话间全往自家地里头跑去,这一看,居然有十几家遭了贼,全都是拣那中间不易发现的地儿偷的。
这不,就闹腾起来了。
没人会怀疑是村里自己人干的。为啥呢?你还要想在这村子里生活就不能干这事儿,要有人敢偷本村的庄稼,谁还敢留你在村里生活?何况,村里这么些年也没出过这事儿,就这一回,因为接待了一些亲戚,粮食就被偷了,谁干的,不言而喻。
这下子,一个个都认识到问题严重性了,哪里还敢留亲戚在自己家里?不怕之后把自家也给偷了么?!
这下子也不说之前那些反对她们留下亲戚的人是没有人情味的了!全都自发把人往外撵了。有道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来投奔的大多是日子过不下去的,哪里愿意被赶走?
有那心善的送上一点儿粮食客客气气地把人送走,心狠的就直接把人撵走了反倒是招了埋怨,厉害的甚至直接就在门口吵了起来,这叫魏三和米氏更加庆幸当时没叫大姨一家进门。
村里就这么吵吵嚷嚷、闹闹腾腾地过了两天才算是将人给全都“送”走。
经过了这一着,村里对地里的庄稼看护地就紧了,这会儿子地里的苞谷还没成熟呢,嫩生生的,一掐就能出水的那种,暂且也不能收。于是,村长和几位叔公商量了一下,组织村里的男丁分组轮流在村里进行巡视。
果然,事情没这么简单,要不是有巡逻队看着只怕就真要出大事。
直说那些被赶走的亲戚中有一二心中不忿的出了魏家村就起了坏心思,在外头使劲儿帮忙宣传说魏家村地多人少,还有好多粮食,最是个好去处。
永乡县本地人还好,虽说听了之后也眼红,到底永乡这边遭灾日子还短,暂且还能靠着家底再撑几日,可是因旱灾一路逃难辗转流经永乡县的流民可是憋不住了。
一来,他们饿了好久,急需粮食,二来,他们也需要找个地儿安家落户。听说魏家村人少地多,而且临河,这些流民毫不意外地心动了。要是魏家村人多,他们可能还得担心自身安全,可是既然人少,那对于他们“讨粮”、“借住”、“借地”就容易多了。
就这样,一群穿着破破烂烂的流民聚集到一起浩浩荡荡地朝着魏家村逼近。
*
魏家村背靠大山,想要进入魏家村必须得过那条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