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在鼻唇间摩娑了一下。然后用左手拢好宽大的袖袍,用右手轻轻将芦苇弹向江中。
江水浩浩,芦苇轻轻地,平平地、稳稳地落在江面。
一苇在江,仿佛一只渡船。
和尚双足轻轻的在地上一点,飘身而起,身在空中仿佛在天的大鹏,落在芦苇上,却
又轻巧如五月一燕。
然后——夜露更浓。
和尚也渐渐模糊远去。
晨曦——启开了天高野阔的北国。
枝雪草霜,风沁雾清。
袈裟依旧湿冷,草鞋依旧湿冷。
和尚已在路上……已在往洛阳的路上……
寒风由南而北,和尚也由南而北。
河南省登封县西北,少室山北麓的一座金壁辉煌的寺院中。
那和尚的草鞋,那和尚的面容,那和尚的袈裟,便从洛阳到了这里。
没有人见过他说话。
他一到了这里,便带着满身风尘,神佛默礼,然后就在大殿上移了块蒲团,到侧面的墙边,面壁而坐。
这一座,就成了中国禅宗史上的第一件大事:——面壁九年——
那和尚,便是中国佛学上的一朵奇葩:——达摩祖师——
而这座寺院,便是中国禅学和武学的源头:——少林寺——
嵩山是在洛阳东南,为五岳之中岳,为中国文代史上一大名山之一,诗经记载“山高为岳”,实际上高度为海拔一六八八公尺。
嵩山之侧为太室,少室二山。
太室原有二十四峰,明传梅作太室十二峰赋,少室亦三十峰,高相伯仲。
少林寺在少室山,并且距县城约二十五里。
寺前柏树长青,五乳峰在其后。
右边有一隶书“第一山”三个大字,刻于壁上石碑。
唯一唐碑为武德年间泰王告少林寺主节文,即唐太宗讨王充曾赐僧御剑。
寺徒昙宗等十三人立功,俱爱讨封,昙宗授大将军,余不愿为官,钦赐紫我袈裟各一裳。因此少林武僧,乃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