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并非常人,不要惹怒他,李世民点点头,又对李玄霸道:“稍等片刻,我领兵和你去看一看。”
这时,尉迟恭也进了大营,李世民随即吩咐他,“点一万五千马步军,出营掠战。”
东线局势的危急使李世民不可能长期和隋军对峙,但他又不想仓促决战,便决定先和隋军试探性地一战。
唐军大营内战鼓轰隆隆敲响了,营门打开,一队队骑兵和步兵疾速冲出大营,旌旗招展,铺天盖地,他们迅速在大营整理队伍,开始列队向隋军大营进发。
隋军大营虽然还在构筑之中,但防御却十分严密,专门有六千骑兵防御唐军偷袭,由杨巍统帅,当唐军大营内战鼓敲响,隋军哨兵立刻仰天吹响了号角。
‘呜——’
号角声声,六千骑兵冲出了大营,在杨巍的率领下,在大营前列队防御,六千根长矛刷地平端而起,杀气沸腾,紧接着,四千重弩军也奔出大营,在骑兵前举起巨弩,对准了缓缓靠近的唐军。
杨元庆已经得到禀报,他当即也率领一万马步兵出营应战,和唐军恰恰相反,杨元庆并不着急和唐军决战,他在等待东线的战局变化。
隋军在东线拥有十五万大军,李靖、秦琼、裴行俨都是主力之将,而对方主将却是李神通,兵力只有三万,就算增兵也最多五六万军队,远远不能和隋军抗衡,东线突破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只要隋军从东杀入关中,那李世民就守不住了,必然会后撤回长安,而这个时候,才是隋军大举进攻的良机,就算李世民再足智多谋,但大势已去,他也无力回天。
在这种情况,杨元庆没有必然再用什么奇兵,更没有必要偷袭或者夜战,只要步步为营,防御得滴水不漏,这一战,李世民必败无疑。
“殿下,唐军似乎已经意识到东线的危急了。”
旁边罗士信笑道:“居然这么快就来掠战。”
杨元庆注视着唐军缓缓靠近,摇了摇头,“对方只有一万军,明显只是试探,不要和他们应战。”
他立刻喝令:“骑兵撤回,再调三千弩兵压阵!”
杨元庆军令如山,尽管杨巍渴望能和唐军一战,但他不敢抗令,率领六千骑兵缓缓退回大营,与此同时,大营内又出来三千弩兵,部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