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
动员会上某名师告诉我们,考研路上,一开始大家都热情高涨,雄心万丈,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会越来越少,报名的时候更少,考试的时候更更少,所以不怕身边竟争多,很多都不能支持到最后,可惜他这个伟大的结论竟然说中了我的考研之路,虽然有种种原因,但是我确实没能走到最后。记得大师说复习到临近考试两个月的时候,书已经看过三四遍,再看就要吐了,但是做模拟题的成绩依然凄惨,尤其表现在英语上,那时我们就是一个愤青,坚持就是胜利,大师把我们说得热血沸腾的,恨不得马上扛枪上战场。
那时我理解的愤青就是一个热血、激情、甘于惨淡,为理想抛头颅的家伙。我想我是这样的一个家伙,我自豪!
后来没考成研,但是体会了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心境,也算够愤的了,进入社会,开始对天下一切不平事心有所怨,那时的口头语是:这年头……这社会……这来这去后发现,这些根本于事无意,与其把自己弄得怨天尤人、唧唧歪歪,还不如先做好自己手头上的事情。
我想冷漠可能就是从这样的想法开始的,好在我心中还有着什么,不至于冷了脸也冷了心。后来发现社会上的愤青都跑到网络里了,一点鸡毛的事,骂得昏天黑地,第一反应就是这些人真给愤青这个群体丢脸,究其原因可能是我本人对愤青这个词的理解与很多人不同吧。方的、贬的、椭圆的,都对愤青这一感念有误解,怎样它也应该是褒的,不管包什么,饺子、荷子、烧麦、锅贴,总之应该是香的、解馋的,当然什么吃多了也不好消化。
所以,骂鬼子之类的行为只是愤青一小部分激进的表现,我倒更认为愤青之愤,源于青年们内心所涌动的热情,而这热情就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各个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份匹夫之责,之所以是匹夫,因为我们尚年轻,尚浅显,尚偏激,尚容易煽动。倘什么时候我们由匹夫成了大夫,那时也不称为愤青,而是国务卿了。
对社会的一份强烈责任感,有担当,有博爱的年轻人,可称得上一个大义,义这个字博大精深,决不简单,就像愤青一样,决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激烈言辞,怪异举动。沉静的、理智的、温文尔雅的愤青同样是这一群体的有力组成。
当看到有读者说这篇文章没有愤青的大粪味时,我想说的是,我希望我的愤青同志不是用粗鲁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正义,而是一份深藏于内心的责任感,驱使他不断挑战着自己,不断地成熟,不断地付出。责任本就不是用话来表现的东西,主人公可能一开始还处于言论阶段,那是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