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的性生活。有的人在我这里尝到了甜头,成了我这里的常客。干吗不来呀?一流的专家水平,却是免费的。山,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山告诉了我他的真名。他婚前常来我这里享受。这点他可能没告诉你吧,他肯定不好意思,怕你不理解他。”
第二部分 桃花劫《桃色方案》公寓(6)
其实米山告诉了我。他婚后再也没见过杰尔森。搬到宾州又搬到新泽西,他每次来纽约都是匆匆忙忙,事情很多。有一段时间,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再后来,米山的故事不但证明了我的分析:他不可能有同性恋,相反,他的结局是任何人都想不到的。
杰尔森谈起米山,有一种赞赏备至的神情,就像是在哼一首他喜爱的老歌曲。他沉浸在往事之中,犹如梦幻再次来临。他激越而又怅然若失,娓娓道来。
“我一直很感谢山。那时我爱上了他。但我知道他不可能爱我,我不期待他的回报包括性满足。实际上,我不求任何人的回报。我把那些让我吸吮的男人的阳具视为艺术品,得到了乐趣。所以,我没有悔恨,在给予中得到了自我满足。山告诉我,你是他的好友。我很羡慕你们东方人,有交得很深可坦露隐私的朋友。美国社会很重视隐私,当然很好。但任何事都有两面。正因坦露隐私的机会少了,美国人内心更易孤独。从这个角度,你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美国人少有交得很深的朋友。不管你去多少派对,都是很表层的,回到家里可能更感失落。轰轰烈烈的热闹之后是更深的空白,被掏空的麻木不仁。彷佛一场盛宴之后,独留下你一人收拾残局。繁盛的人生场景,只剩下一丝苦涩寂寞的滋味,没有人真正地走近你。孤独俯身即拾。”
杰尔森说他一直很喜爱中国哲学,“中国哲学里有很深的奥秘。可惜,我们西方人对此了解得太少了。中国古人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其命’和‘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看起来矛盾,其实这两面构成人生最锋芒的一把剪刀,少一面都成不了剪刀。”
没想到杰尔森还懂中国哲学。我只好告诉他,当代中国年轻人崇洋媚外或高中就分文理班,对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尤其是中国哲学,懂得很少。我对杰尔森开始敬佩起来。他从书架上找出一本关于中国哲学的英文书给我看,我翻了一下,才知道他提到的那两句话前者是庄子的思想,而后者是荀况的观点。
他指着书,喋喋不休对我说:“你可以从这两句话里来分析你的顾客和病人的心理根源和动机。无论正常还是变态,都是命中注定的无可奈何而却又不认输的心理冲突的结果,即你们中国古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