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藏纸因原料的不同,主要分为三个种类一为瑞香科植物等矮小灌木树皮为原料的造纸工艺,称金东藏纸;二为狼毒草等植物根系为原料的造纸工艺,称尼木藏纸,又名雪拉藏纸。三为废纸为原料的再造纸工艺。
在这三类藏纸中,尤以尼木藏纸最为有名,它也与尼木藏香和普松雕刻并称为“尼木三绝”。因其选用的原料为瑞香科狼毒草的根rou,而狼毒草又具有毒性,故一般称为尼木毒纸。而因其在尼木的主要产地在雪拉村,所以这种藏纸又被称为“雪拉藏纸”。
制作尼木藏纸的原材料为狼毒草,这是一种有毒的草,牛羊见了它也要绕道而走。尼木当地人称狼毒草为“纸夹巴”,它生长于草原和高山草甸。不开花的狼毒草在草丛中并不起眼,一旦开出花就非常显眼了。
草长到半人高,顶着一个个筒状组成的花球,花球外侧是白色的,花心呈粉红或紫红。这样艳丽的花朵,如果不知道它的名字,大概很多人都想去触摸一下或者闻一下。而谁又曾想到,正是这些带着毒液的狼毒草的根,造就了有名的尼木藏纸。
有人说西藏的历史是记载在藏纸上的,文字记载在纸张上,历史传承于文字。正是有了藏纸,才有了藏文字所长存的地方,正是有了藏纸,才让卷帙浩繁的经文与典籍,得以避过了岁月风霜的侵袭,悄然而又完整地留存。
如今再看这些记录在藏纸上的文字,岁月的鲜活依旧保留于字里行间,它将高原上浩如烟海的历史点滴,将一部完整而辉煌的西藏历史呈现于世。
承载着雪域高原浩如烟海的点滴,一张张藏纸穿越千百年,将西藏历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三类藏纸中,尼木藏纸最为有名,这种使用有毒的狼毒草制成的藏纸,宛如绽放在毒液上的生命。
虽然曾经停止,虽然想过放弃,但如今,在拉萨市尼木县雪拉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次仁多杰一家仍在坚守着这门造纸技艺。
在尼木县扶贫开发民族手工艺园区的藏纸厂,蓝桉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次仁多杰一家。随着年龄增长,年近七旬的次仁多杰已经不怎么管藏纸厂的生产经营了,厂里的事务基本交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格桑旦增和普穷。
走进藏纸厂,蓝桉看到次仁多杰的大儿子格桑旦增和妻子一边听着藏语广播,一边捣碎狼毒草。看到有人来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