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了指尖“活化石”唱响的火与土的艺术之歌……传统的黎族文化,已然成为文门村最闪耀的一张文化名片。
地道的“农家饭菜”,刺激了大家的味蕾,村民亲手制作农家美食,都是以本地特色原材料制作的面食、汤粉、糯米饭、米酒、竹筒饭、竹筒酒等,徜徉文门村,感受古韵悠悠,乡情nongnong。
文门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改善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有效发掘村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特色,依托村庄现有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村庄,引导农民转变发展方式,真正让村民群众融入产业发展当中,打造一个集农家乐经营、乡村休闲旅游、农田劳作体验为一体的黎族风情村。
姚道中夫妇看了禁不住感叹道“想不到黎族烧制土陶的工艺这么简捷,我们原先还以为会很复杂呢。”扒开草灰,一个完整的陶罐“出炉”。
只见罐子的外壁受烟熏火燎的作用,留下了一些独特的图纹,有的像椰树婆娑的树影,有的像海浪扑向沙滩。姚道中教授觉得,这样自然形成独特的梦幻般的图纹,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价值。
同行的海南大学教授周伟民唐玲玲伉俪研究黎族文化多年,他们说“黎陶与树皮布、黎族织锦、黎族文身、黎族医药一样,都是黎族文化的活化石。2006年,黎族烧陶技艺已经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据了解,布曲村现有80名中老年妇女掌握烧陶技术,她们不但能烧出坛、盆、甑等日常用品,还能制作形象的猴子、乌龟等摆设装饰品。目前,该村的烧陶技艺已被三亚市政府列为保护对象。
我国最早的烧陶方式是露天烧陶,而在海南岛黎族地区现在依然采用此方式,可以说这是中国古代原始制陶的“活化石”。
有关专家认为她们的泥条盘筑制陶技艺是新石器时期产物,在文献南宋赵汝适《诸蕃志》中就有记载黎族人制陶,现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石碌镇大坡地区还保留有这制陶传统。
此技艺还有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只传女不传男。2006年,该制陶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昌江县石碌镇保突村当时80岁高龄的羊拜亮是这项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最早知道黎族原始制陶是看了一位女摄影师的着作《海南黎村苗寨》,书有详细记录与介绍了这鲜为人知的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