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的是生火烧陶,但文亚芬说,做好的陶坯还要晒上6至8天,完全晒干后,才开始烧陶。
我们听到这里,不免略有失望。我们中有人迫不及待,追问要怎么样烧呢在地上先铺上一层木材,把陶坯放上去,然后生火烧,当木柴烧成炭时,再把干稻草铺在陶坯上面,要2到3个小时才能烧好。文亚芬这样说,我们也只能想象了,很期待以后有机会现场看一次烧陶。
羊拜亮老人今年已经将近90高寿,老人家现在已经不亲自制陶了,她把这古老的制陶技艺传给了她的孙媳妇。或许你要问,为什么不传给她的儿子。这里面就有故事可以讲了。
根据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的资料,这古老的制陶技艺是“女制陶男莫近”。为什么男莫近这个是因为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妇女的地位很不稳定。黎族地区为了使妇女在生活贫困或男人遭遇不测时能有一门手艺维持生计,于是把制陶变成女人特有的手艺。这一点上看,黎族妇女比汉族的妇女地位高多了。
黎族人为什么要制陶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记得小时候,家里有很多陶罐,用来装米装水,还可以腌酸菜腌鸭蛋。还经常有人挑着水缸等各种陶器到村里卖,在黎族地区也许也是如此吧。
对于黎陶大家还是有点陌生,或许对于黎族的印象,黎绣更能让大家理解。黎陶与黎绣一样,在那个物质缺乏的时代,大家都是以物易物,有人制陶有人做衣服,这样大家可以相互交换,以获取生活必须物品。我们曾经多次走读黎族地区,看到散落在村庄里的陶器,有罐有盘,有高有矮,这或许都是黎族人自己烧制的陶器。
时过境迁,现在已经是大工业时代,商品已经琳琅满目了,对于羊拜亮老人来说,她的陶器也失去了市场,但在另一方面,羊拜亮老人的制陶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