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鄂尔多斯,各个旗县的头饰式样也略有不同,多达十几种。有无后屏和有后屏的,有大后屏和小后屏的,还有的面颊两侧的垂链有长有短,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有的华丽,有的简洁。
按照当地习俗,姑娘出嫁,无论贫富都要戴头饰。一副好的头饰,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所以,从头饰的重量上,就可以看出一个家庭的贫富。一般家庭女子成亲的头饰,用银很少,镶嵌的珊瑚珠也小,用不起珊瑚就用红料器代替,价值达二三百个银元。
而富家女子出嫁时佩戴的头饰可重达十余斤,价值上万银元。这种贵重的头饰,要以上好的马匹和成群的牛羊才能换取。
鄂尔多斯头饰由连垂和头饰两大部分组成。连垂是在胸前左右辫发上垂挂着的辫套发饰,用布和棉絮缝制而成,上面刺绣有各种图案和镶嵌着银饰片和珊瑚珠子。头饰是由额箍、后屏、颊侧垂穗、额穗等几部分组成。
额箍一般高十公分左右,上下两边缀着一至三排珊瑚珠,中间錾花银座上镶着大颗的红珊瑚,隔间又嵌着绿松石。前额银珠子编的流穗,依眉心呈人字形散开。
后屏是头饰的后大片,上窄下宽呈凸字形,上面缀满了排列整齐的红珊瑚珠子,上下方中间部位有一个方形的錾花银座,嵌着数颗红珊瑚、绿松石珠。
后小片垂于耳后左右,长三寸,工艺如后屏,缀满珊瑚、绿松石珠,上面有圆形或方形的银质装饰。面颊两侧的垂穗子,是银链和珊瑚、松石珠混串的流穗,左右对称,有数条或十几条之多,长至肩下,尾端吊着银铃子,行走起来叮当作响。装饰用的大圈银耳环,多数佩挂在面颊两侧的连垂上,大的重约几百克,每侧多达四个。
乌拉特部落的习俗,姑娘出嫁时,要进行分发仪式,然后穿戴打扮,给新娘戴上头饰,头饰上面还要戴上水獭皮的圆顶立檐帽。整套头饰由额箍、垂饰、坠子、蝴蝶结、额穗子、钗等组成。
额箍和后帘均由大小同样的镂空银座横排钉缀,银片上镂雕着吉祥图案,并由镶嵌20个珊瑚珠的坠链在下额处连接,然后把面颊两侧各10个由银、珊瑚、绿松珠串成的垂链套在额箍上,垂链长于腰际。
在流穗上方有一菱形的银质额顶饰,顶饰转圈镶满大颗的绿松石和珊瑚。乌拉特头饰可以拆分,已婚妇女平时只戴额箍,逢年过节时才戴全套头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