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桉去海南旅游,看中了摊位上贩售的椰雕。
椰雕是以椰壳、椰棕、椰木为原料,用手工雕刻成各种实用产品和造型艺术品。椰雕是海南岛的特产之一。椰雕因旧时官吏常以它进贡朝廷而得“天南贡品”之誉。
椰雕工艺品样式新颖,造型古朴,画面雅致,质地轻巧,融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海南风格。雕刻工艺包括有平面浮雕、立体浮雕、通花浮雕,还有带棕立体雕刻和贝壳镶嵌雕刻等多种手法。椰雕是海南旅游工艺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南椰雕历史渊源悠久。最初利用椰壳的,应是海南岛最早的先民黎族人。黎族先民很早就会制陶器和独木舟,但相比复杂的制陶技术,荒野里随手可得的椰壳耐酸耐碱,做成容器,可能更加简单而随性。
但是椰雕雏型的出现,后人只能追溯到中唐宣宗元年。据唐代刘恂《岭表录异》中载“椰子树,亦类海棕,结实大如瓯盂,外有粗皮如大腹,次有硬壳,固而且坚,厚二三分。有圆如卵者,即截开一头,沙石磨之,去其皱皮,其斓斑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
当时民间有传说,椰壳有“有毒即裂”的特点,唐代诗人陆龟蒙还留有“酒满椰杯消毒雾,风随蕉叶下泷船”的诗句。《粤东笔记》也载,唐代大臣李德裕贬居崖州时,曾将椰壳锯制成瓢、勺、碗、杯,作吃喝用具。
之后,有关海南椰雕的线索,开始频频闪现在历代史料和文人佳句中。明《正德琼台志》上载,宋绍圣四年,苏东坡谪居儋耳,曾拿椰子壳请当地艺人雕成椰雕帽谓之“椰子冠”,而后在《和子由椰子冠》诗里挥洒豪情“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
该志的《酒》诗,也描述过向朝廷进贡椰雕酒的生动情景“采篚择供贡,扶持上天街”。到宋朝时,工艺精致的椰碗、椰杯、椰壶已流行在士大夫宴席之上。
明、清两代时,椰雕常被官吏作为珍品进贡朝廷,所以它又有“天南贡品”的雅号。在清宫大宴乳茶碗的资料中,也发现了有关椰雕的记载。清宫饮用乳茶,需配以品质精良、做工精到的御用碗。
当时,广东就进贡了用椰壳做的乳茶碗,碗外壁为椰子壳,艺匠在薄薄的椰壳面上,巧手凸雕松竹梅纹饰,内壁嵌银里。
椰子银里碗古朴而轻巧,是清宫中为数不多的乳茶碗,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