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一度中断。
至1950年海南解放时,存活下来的椰雕艺人仅剩十余人。海南椰雕,无奈地走过了历史上最暗淡的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海南椰雕开始恢复生机。1955年,海南地区第一家椰雕工艺厂———海南特别手工艺厂成立,它就是海口市椰雕工艺厂的前身。随着市场需求扩大,椰雕产品开始进入了批量生产。
同时,一些有椰雕手艺的艺人也开始创办个体椰雕厂,逐渐形成了以海口市椰雕工艺厂、文昌市工艺厂为主的椰雕工企业群体。
海南椰雕先后参加苏联、捷克、波兰、锡兰、印尼、日本等国际特产特览会的展出,深得好评,还获得民主德国颁发的一枚纪念章。1978年,文昌县工艺厂制作的《鲤鱼吐珠》台灯参加全国美术工艺品展览会,曾获广东优质“四新”产品奖。
1987年,椰棕雕四件套参加全国第20届旅游产品内销工艺品交易会,获优秀旅游纪念品一等奖……
随着海南旅游业风生水起,椰雕也开始由高档精品向中低档旅游工艺品转型,逐渐广为人知。
时至今日,海南椰雕工艺品种类已由传统的300多个拓展到了上千个,仅仅利用椰壳制作工艺品一项,年产值就达数千万元,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现在的椰雕工艺品厂,多以配件订单加工居多,主要分布在岛内东部和北部地区,其中文昌东郊镇就有十来家配件加工基地。
上世纪70年代出生在富道村邻村保明村的吴名驹,少时赶上了椰雕发展的好时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