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公司。
1952年,9户水响货炉户组成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1956年初,所有私营炉户和个体生产的炉业工人都公私合营或加入合作社。1957年后,博山玻璃联合公司和玻璃料器生产合作社先后转产日用玻璃器材和照明器材,脱离了博山传统琉璃生产的轨道。
炉业料器供销生产合作社刚成立时主要生产料珠、烟嘴和杂货。1957年开始生产套色雕刻产品。1958年内画艺人薛京万完成内画竹笔改为毛笔和内画烤花两项改革。内画竹笔改为毛笔的试验成功,为博山内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及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烤花内画壶的出现使内画壶的用途扩大到作为香水等液体物质的容器,增加了出口量。
80年代以来,博山琉璃制品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内画艺术向中、高档产品的方向发展,相继创作出《洛阳兴殿图》、《群仙祝寿》、《清明上河图》、《百子图》、《八大医学家》等。
同时,以“百”字为题材的内画作品也大量出现,如《百子图》、《百美图》、《百骏图》、《百虎图》等。自1981年起,博山琉璃品先后到联邦德国、瑞士、爱尔兰、美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展销;内画艺人亦多次出国作内画技术表演。
到1985年,博山美术琉璃厂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美术琉璃生产厂家,拥有职工2143人。具有年产琉璃工艺美术品1400万件的生产能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363万元,实现利税33156万元。
产品由建国前的花球、内画等300多种增加到16大类,3000余个花色品种。精美绝伦的鼻烟壶内画被国际鼻烟壶协会冠以“山东画派”,而轰动欧美;晶莹剔透的琉璃花球奇妙莫测,被誉为“开不败的鲜花”;各种珠帘、花插、烟具制品等深受人们喜爱。产品畅销欧美、东南亚、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内画壶、花球曾获部、省工艺美术品百花奖。
另有传说,琉璃是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是所发现的,于是将之赠与越王,而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它雕刻为精美的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给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给范蠡,同时眼泪流在了之上,因此民间开始定名为“流蠡”“琉璃”。
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