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溢于胎表,成为胎表的一个组成部分。高仿三彩的胎表绝不会出现土绣,仿造的土锈极不自然,仿品出窑之后再往露胎处“种”上的土锈和自然生长出来的真土锈颜色差别很大,生长出来的和强加上去的,一个自然,一个僵硬不自然。
土锈看似简单,却极难仿造,故大多数高仿三彩为了尽量减少人为的破绽,干脆就不做土锈。说到土锈,不少人把土锈理解成胎土表面用水可冲洗掉的脏土层。其实所谓锈,是物质化学变化的产物,如铁锈、铜锈等,它和原物不可分割,真品三彩的土锈不但洗不掉而且越洗越清楚。
唐三彩的釉本质上是一种亮釉,刚烧成时光亮刺目,光泽灿烂,百年之后光泽渐退,温润晶莹,釉光逐渐变得柔和自然,精光内蕴,宝光四溢。唐三彩的釉光根据所见墓室出土的器物看,其釉光总是柔和温润的,除了釉面腐蚀严重,否则三彩真品不会失去柔润的光泽。
大多数唐三彩釉面由于时代久远都会出现蛤蜊光,它是千年风月留在唐三彩器表的影子,任何仿造者都无法让自己的仿品穿越千年时光。蛤蜊光不管在什么颜色的釉面上都呈现出五颜六色,也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光线下其颜色也都如此。真品三彩器物通体的宝光,恍惚不定,如梦幻漂浮在绚丽多彩的釉面上,所有的高仿者对这梦幻之光都会感到无奈。
高仿三彩釉面的光泽虽也柔和温润,但柔和之中露出灿烂,温润之中隐含贼光,其通体一致的釉光毫无内涵,绝不会出现蛤蜊光。唐三彩的釉虽属低温釉,但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釉面仍有相当硬度,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釉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蛤蜊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三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蛤蜊光是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
真品的蛤蜊光用一般的照相机可拍摄到,而仿品的光则拍摄不到。所以,有无蛤蜊光是鉴别真假唐三彩的一个过硬的标准。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唐三彩都有蛤蜊光,所以不排除没有蛤蜊光的三彩器也属真品。
上世纪初至二三十年代,曾有大量的三彩仿制品,它们也已近百年,釉面火光已褪,柔和温润,不排除个别器物会有微弱的蛤蜊光,但绝不会有真品三彩那种从釉里面涌溢而出的宝光。只要你认真观察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