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特殊的工具,使施艺的材料更为广泛。所以,烙画艺术又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画。
其次,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解放初期南阳烙画是以烙花筷子为主发展起来的,筷子是人们吃饭必备的工具。木烙花筷子选用冬青药木,质地优良,工艺精湛,性寒凉、色洁白,用香油浸泡后,呈象牙黄色、气味清香,有助于养生。在方头筷面上,工匠们用手工烙绘出的画面,典雅精美,可供欣赏,所以又成为收藏者的所爱。
当代烙画发展到丝绢、宣纸上,形成类似于国画的艺术品。题材都是民间喜闻乐见的,因为火笔这一工具的介入,使画面增添了古朴典雅的气度。所以,南阳烙画艺术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
诚如我今天要说的这个很励志的事,她同样专注一件事,一做将近20年,这的确了不起。她从下岗职工到烙画艺术家,她用她的努力告诉我们追逐的意义和对现实的不妥协。
这个人就是杨金婷,1999年的冬天,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捡到一块三合板。就是这样一块木板,让她从此与烙画结下了不解之缘。是谁说,三十而立过后就无法自主创业,尤其是在那个90年代。但早过了而立之年的杨老师,立志在烙画上走出一条路来。
然而,事实证明。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了。杨金婷老师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但也是必然。
其实我们都知道,掌握一门新技能都需要不断的付出才能了解的更多更深,烙画也不例外。为掌握各种烙画技能,杨金婷老师把全部心血和精力用在烙画创作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日日夜夜起早贪黑地刻苦学习、勤奋探索。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付出就有收获,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就这样,凭着对烙画的执着与热爱,2002年,杨金婷老师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批烙画,并应邀在第二十届洛阳牡丹花会上展出。这些烙画栩栩如生、风格独特,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喜爱。
到了2004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摸索,已经娴熟掌握各种烙画技巧的她,在自己创作的路上,创作出的烙画作品越发精致,细腻。在众多旅游景区和艺术大赛上屡获大奖,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受到艺术品收藏行业的重视,销量不断攀升,日益增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