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
林济并不是故意的,开心消消乐有好几个分享的选项,他一不小心点进了微博而已,倒没有惹事的意思。
何况就算国影那边多想,林济也并不在意。
在林济和肖诚之间,他的老师同学们大多都选择了肖诚,对于原主而言,压垮他的未必是《五月初雪》的失利,也有周围人这种明显的偏向。
上辈子的林济没有太多朋友,原主的这些朋友,他也不需要。
林济没想过去打脸国影,毕竟国影家大业大,在编剧圈的地位无人能比,只是有些人习惯站在高处了,别人不低头,似乎就是对他的不尊重。
林济原以为这事过去了,谁知第二天,业内一位颇为知名的编剧就在专栏发文,批评《战神返乡》扰乱业界生态,制造“电子鸦/片”。
“……《战神返乡》甚至不能称为一部剧集,它只是一堆垃圾的拼接,编剧在其中揉入了各种打脸元素,打脸一环扣着一环,然而,除了打脸和片刻的爽之外,观众还能得到什么?”
“《战神返乡》之所以以短剧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是因为编剧根本不会打造长剧,它的台词浅显直白,和艺术毫无关联,只是以最原始的方式调动着观众的观剧热情……”
“有许多人认为编剧林济很有才华,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战神返乡》这部短剧只是他现实遭遇的直射,他想通过这部剧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剧中的许多情节,如‘天凉周破’、‘一个电话指挥千军万马’都是林济的个人yy,登不得大雅之堂。”
“从林济对国影的态度就能看出来……”
林济皱着眉头读完了这位名编剧的专栏,一篇文章近三千字,有三分之一在批评《战神返乡》,剩下两千字都在批林济做人如何不行,创作水准如何不行,顺带宣传了一波国影的校庆。
林济上网一搜索,这位编剧赫然是国影的优秀校友。
对方成名很早,有不少年没写剧本了,现在主业就是在《编剧》《剧作家》这类杂志上写专栏发表见解,他也有自己的网络专栏,日常可以总结为一个字——喷。
对方喷得酣畅淋漓,这篇文章直接上了微博热搜榜,有对方这位业内前辈带头,那些看不惯《战神返乡》的编剧们纷纷跳出来,不断挑着《战神返乡》的毛病。
“编剧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创作不该只看收视率和播放量。”
“放任《战神返乡》这样的剧本生存,我们只会制造一堆影像垃圾。”
“《战神返乡》爆红,是编剧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