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的“夫为妻纲”的原则,从而形成了法律上“夫尊妻卑”的局面。但是明代的关于离婚权的范围有了扩大,透露出一定的维护妇女权利的信息。
看吧,明朝是不是很有趣,那么为什么会这样矛盾呢?现在为大家隆重介绍一位真正的圣人——王守仁,即阳明先生。
他是个真正的全才,举凡,政治,经史,军事,哲,甚至天地理无一不通,甚至还懂种田,在发配贵州期间,还知道农民耕种,他所创立的‘心’,修正了朱熹死老头的那种疯狂禁锢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把五岁的小女儿活活饿死,因为她定亲的未婚夫夭折了这种破事),阳明先生提出天理何人欲一样重要,以“致良知”为核心。
在此背景下,一部分士大夫阶层,从上至下掀起了一股同情妇女疾苦的思潮。他们反对“女人是祸水”和“女无才便是德”的陈词滥调;主张寡妇改嫁;主张婚姻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当然这种潮风气只是一部分的,始终不曾占据明朝思想主导地位,但这依然给明朝妇女带来了一部分权益,虽然很小。
请大家记住阳明先生哦,鞠躬,谢谢。
还有,随着明朝中后期商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的产生,必然促使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发生改变,而新的社会风俗和价值观又会带动反礼教思想和行为的发生。
……
最后,清朝,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句话:二鬼鬼往往比鬼还鬼。
满人入关征服天下后,全盘接受儒家正统思想,为了彰显他们统治的合理性,他们更加变本加厉的鼓吹礼教和规矩,从康熙开始,清朝的妇女所受的束缚越来越严重。
节目中有一期是关于贞节牌坊的,里面很清楚的说明了一组数据,整个明朝的贞节牌坊加起来不过几十座,而清朝却有几座,每一座贞节牌坊都是多少女的血泪熬成,这还是有表彰的,社会风气如此导向,又有多少几倍于牌坊的寡妇,尤其是晚清,鲁迅先生说的‘吃人的礼教’真是其黑暗。
而清朝的妻妾制进一步发生扭曲。大家看‘九龙夺嫡’等类似,会发现一个有趣现象,清朝在皇娶嫡福晋之前,往往会给他先找一个侧福晋,而当嫡福晋进门时,侧福晋一般已经生儿育女(不要跟我说八阿哥那是个案),这种皇室习惯从本质上与儒家的夫妻婚嫁制是严重冲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