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欠着,这导致我那时候欠下了六千多颗,那几个孩子说不要弹珠了,给我折算成钱,要让我赔三十块钱。
“我怕的就是这个,石像生这么明显,怕早就是个空锅儿。”
鱼哥不服,他又打了几次,结果剩下几颗全打碎了。
“那都是很久前的事儿,我们家搬出去都有二十来年了。”我说。
心里默数步子,数到第十七步时我停下来,就从这里往下挖。
“不,我觉得可以,你看,这里背靠山,周围没田,前头又有一片竹林挡着,谁吃饱了没事儿干会来这里?”
它在当年是这样的。
“我还抱过你?不记得了。”
清了半天土,我便看到一个体长超长可能超过了五米的大型石顶砖椁露了出来,
看到这东西的第一眼我极其意外,心脏砰砰跳个不停!因为,我原先以为是普通砖室家族合葬墓。
到了宋代,绳纹砖和条纹砖都比较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印模砖”,印模砖宽度宽,长度短,颜色焦黄,并且出现了几何图案。
辽金时期的砖最好认,上头有一条条凹槽,每一条凹槽大概有筷子那么粗。
从进村那一刻开始,我看似一直漫不经心,实际上我看了周围所有老房子的建筑风格,包括脚下踩的石板路和路边墙角堆的一些砖头。
我又捡起两颗玻璃球趴趴打了两下,三发三中。
我左手压右手,横放于胸前,学了个姿势。
先用青砖砌一个规整长方形,然后将木制棺材放到砖椁之中,里头在砌上一层砖,将木棺封死,在然后,用三合土加粘稠的糯米汁浇灌到砖椁和木棺之间的缝隙中,最后,在顶上盖上一块儿重达千斤的巨型石条。
砖头不好断代,但看多了也能认出来,每个朝代的砖都不太一样。
“望闻问切”,这就是行业中“问”的门道。
商量了几分钟,我们决定干。
小时候我玩儿的弹珠子一毛钱五个,现在一块钱才买七个,物价飞涨了。
到了庙后竹林,我很快发现了一尊石人埋在土里,只露出半个脑袋在地表。
这个砖椁整体完整,似乎没被盗过,没亲眼见过这种东西的,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
组装好铲子后,我绕着石像生,用棍子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圈,然后我走到圈中间,开始面朝着石像生倒退着走。
碰上这种,想从正上方打开非常困难,因为石条板厚度接近四十公分了。
“这供的什么神?”鱼哥问。
鱼哥说道:“也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