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酒楼等地的说书人据说也换了新的故事。这一点,程寻也不奇怪,书院的说书人一向是紧跟时代潮流的。
大周对思想的禁锢并不算多严重。只要不辱骂朝廷,不辱骂皇室,没有煽动霍乱朝纲就行。事实上,太上皇和姚氏之间的动人爱情作为帝后恩爱的典范,在民间广为流传。
对朝廷的正面夸赞或议论,朝廷并不阻止。
听三哥程瑞说,现在已经出了好几个关于才女的话本子和演义故事了。甚至茶馆里近来最流行的就是女状元的故事。
想什么呢?段和伸手在程寻面前晃了晃,试图唤回她的注意力。
啊?我在想,如果媒体再发达一些就好了。程寻轻声道,纸笔相传毕竟有点慢。你说,发行报纸怎么样?
什么?段和没听明白。
程寻解释:和朝廷的邸报差不多,都是文章,统一刊印,发放各地。不过上面不一定是朝廷政令,可以是文人墨客孙做的文章。
何必这么麻烦?段和不解,邸报上才能有多少东西?而且,哪个书局愿意给你刊印?
他本想说这得朝廷应允,转念一想,算了,不说了。
程寻沉默不语,心里暗暗琢磨着可行性。
你是想捣腾个《新青年》?系统冰冷的电子音忽然响起。
程寻微怔,继而思绪急转。《新青年》?她连连摇头,不是不是。
不过思想解放的话,肯定有好处。
程寻在这样的潮流中,和父亲程渊商量了一下,也刊印了一些曾祖父的手稿。
而程渊也写了点东西,并且强调了一下崇德书院面向天下有才之士招生。不问年龄,不问贫富,不问男女。只要德行好,才学好,能通过书院的入学测试,书院都会接纳,如果家境实在太差,还会酌情减免束脩。
程寻心说,这也算是为自家书院打广告了。
不过看起来广告效果不错,还真又有不少人来崇德书院读书的。
在新报名到来的学子中,竟然还有姐弟两人。
程启有些诧异,这是第一个光明正大以女性身份来报名的学子。他不觉多看了两眼。
看什么?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