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很欢喜似的唤来丈夫,与他商议自己刚刚冒出来的想法。
“……我总觉得,不管我们计划什幺,事情好像总是会有误算,变成我们预期以外的样子。既然如此,要不要这一次我们玩得大一点,看看结果到底会变成什幺样?”
公瑾并没有反对。此时此刻,他会答应妻子的一切要求。
对于许多人而言,位于艾尔铁诺西北荒山中的乌鲁木齐,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两年半以前,那里本是出了名的荒芜之所,是整个西北陆路运输的尽头,马车与商旅到了这边就算是终点,没有人会对这个长年被黄沙所覆盖的小镇,有任何深刻记忆。
壮阔的岩山、飞卷的黄沙、苍翠的针叶青松、破旧而古老的建筑,这就是人们对乌鲁木齐的印象。可是,当人们在两年半之后,再次来到这座小镇,个动作肯定是先揉揉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东西。
从崭新的马车驿站走出,在整洁干净的宽敞大道两旁,遍植着高大的松柏,向初临此镇的人们摇曳致意,用青翠绿意洗涤旅人的心灵尘埃;红砖铺在人来人往的行道上,两边则是各是各样不同的商店与餐馆,在贩售着多样商品的同时,也为造访此地的商旅提供各国美食。
烤鹿rou的香气、咖哩羊脑的独特辛辣、烧牛rou肠串的气息,在乌鲁木齐的正午街道上蔓延着,不同口味与料理的餐馆,也提供着种种私酿的得意美酒,配合着本身的料理,让每个经过的行人垂涎三尺,连胃袋都抽搐起来。
不只是餐馆呈现如此多样化,街上的商店也显得琳琅满目。以皮草商和酒商为主,乌鲁木齐贩卖着最丰美鲜亮的上好皮草,还有浓郁醉人的葡萄美酒,这两项商品远近驰名,让成团成群的商人远从千里之外赶来采购,一转手就是数倍的价差。
川流不息的马车队伍,带来了一团又一团腰缠多金的商人群,在大量采购之余,也把外地的产品在此贩卖,间接振兴了乌鲁木齐的繁荣,连不应出现在此的新鲜农产品,都在商店中打着平价贩卖的招牌。
走过镇上的书院、钱庄、衙门、庙宇、美术馆,这些足以代表此地文明与繁华的象征,曾到过乌鲁木齐的旧人同感惊讶,不明白为何那个荒凉小镇会有如此变化;而从未到过此处的新人更会吃惊,猜不透西北荒芜之地,是怎样建立起一个这样高度繁华的美丽都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