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都让王女士特别为难,后来,王女士觉得人情还得差不多了,便有意躲避那个同学。后来,两个人索性再也不来往了。
传统道德主张人们“施恩莫望报”,可有的施恩者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帮了别人的忙以后,就以恩人自居,他有事需要帮忙时,就摆出一副讨债的架势。这很令人反感,如果再毫无限度地索要回报,那就更让人避之不及了。与斤斤计较的人来往时,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找他帮忙,否则日后很容易被频频追讨。
人际交往中,不能一点儿人情味都没有,但人情太重了也不好,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尽量做到有人情味。熟人上门送人情、托关系、求帮忙,有的人不好意思拒绝,怕伤了交情,结果人情越收越多,事情没办成,反倒欠了很多人情债。如果对方求你的事会违反原则,或是你无法办到,一定要果断拒绝。别人给你送人情,比如特别贵重的礼品,你觉得自己还不起,就不要接受。拒绝人情要真诚,实事求是地告诉对方,自己实在无能为力。另外,就事论事,虽然事情没办成,但不要影响彼此的交情。
既然知道人情债难还,我们就应当尽量避免欠下人情债。自己能解决的,就自己解决,能用金钱和物质解决的,就用金钱和物质解决。有时候,可能你觉得只是让别人帮你做一点儿小事,不会造成太大麻烦,可别人未必这么想。你欠了人情,人家日后托你办事,你肯定要帮忙。也就是说,虽然表面上看你让别人帮忙是给自己省了事,可在实际上,过一阵子,你可能要付出更多的心思来补偿对方。
◎ “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
陈毅有句名言:“难得是诤友,当面敢批评。”真正的朋友,不会一味说好话,而是敢于、善于发现朋友的缺点并直言不讳地提出来,哪怕朋友一时之间接受不了,失了面子。
按照中国人的处世原则,一般人都尽量不去得罪他人,宁可说好听的话让人高兴,也不说一些让人讨厌的真话。说好听话的人不一定都是坏人,但如果从交友的角度来看,只挑好听话说的人,并没有尽到作为朋友的义务。明知朋友有缺点,却不指出来,督促他改正,变得更完美,这算什么朋友?
小刚和小建同在一家公司上班,共事两年多以来,他们的关系一直不错,几乎是无话不谈。后来,小建因工作表现出色升了职,成了小刚的上司。
小刚承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