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到朋友借车时,与其在出现问题时伤了感情,又伤钱财,还不如一开始就明确拒绝。被拒绝以后,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理解,就像小郭的朋友们说的那样,车是你的,不借就不借,有什么大不了的?
很多人并不是不会拒绝,只是不知道拒绝的标准是什么。这很简单,每个人的原则和在乎的东西都不一样,只有你被要求,或者被伤害的时候,才明白哪些对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一旦清楚了什么事情对自己是有伤害的,就应当果断拒绝。
人与人之间相处是需要距离的,朋友、伴侣、亲人之间,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谁也没有义务去无条件地帮谁。中国有句谚语:有了好篱笆,才有好邻居。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有一定的界限,保证个人自由,才能更好地相处。可以为别人付出,但不能毫无原则地付出。要知道,你永远无法做到让所有人满意。
◎ 亲归亲,财归财
朋友、同学之间的交往,少不了金钱方面的往来,比如加入朋友同学的公司、相互借钱、合伙投资,一方在另一方事业中投资、一方委托另一方进行与金钱有关的事情等。这些事情办得好,是互惠互利、双方得益,办得不好,可能会因为后来的经济纠纷闹得双双脸红脖子粗。
沈某和韩某两个人是从小玩儿到大的好朋友。
上小学时,沈某家境不好,韩某有几次给沈某带早餐,还送过他几件衣服,直到高中毕业,两个人还非常要好。后来,两个人分别考上了不同的大学,渐渐联系少了。沈某大学毕业后,得知韩某生活得很不如意,念及当年的帮助,就时常在经济上帮助他。不久,韩某找沈某借钱,说自己打算开一家餐馆,需要5万元资金。沈某见朋友终于振作起来,心里非常高兴,他想都没想,就把钱借出去了,虽然数额不小,可他没好意思让朋友写借条。
起初,韩某的生意不错,有时候人手不够,忙不过来,还会找沈某去帮忙,沈某只要有空,就从不推辞。
一天,韩某店里有个伙计悄悄问沈某:“你借过我们老板5万元钱,是吗?”
沈某有些意外,反问道:“你怎么知道?”
伙计说:“你不在这儿的时候,老板娘总说,你把钱借给他们,生怕他们不还,就天天到店里来监视。”
听了这话,沈某心里很不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