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意来的,但由于年岁过高,不敢冬日动身,所以特地送信过来,请春日天暖时再动身。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老人体弱,懂医又能活这么久的人比大熊猫还要少,真有个三长两短那直接找不到有说服力的人了,还是得以保证生命为主,时间再多一些也没什么,反正也就是多等三四个月而已。
将此事应下,写信并用官邮送出,韩盈这才有心情看起来顾迟的文章。
第415章 寻找‘伯乐’
天赋就像是放入囊袋里的锥子,稍微一提,它便会刺破囊袋显露出来,努力于它而言,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必需品之一。
顾迟便是如此。
如果说之前的文章还局限了他的发挥,那这篇半命题的颂圣赋,便将他在文学上的天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文章无奇词僻字,言辞朴实,其情真挚,直抵人心,甚至潜移默化地输出了他的价值观——文中直接将尧舜与皇帝相比,暗指皇帝德行功绩更胜前者。
韩盈终究是现代人,对于她而言,尧舜禹只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不是儒家说推崇道德至高无上的‘圣人君主’,拿他们给汉武帝抬咖也没什么问题,但对于这个时代来说,这么写,彩虹屁便吹得太过,有佞幸之嫌。
而她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把握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倘若顾迟吹得过头,韩盈第一时间就能看出来,但顾迟颇有心机,他没有直白地吹捧,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古今生产力水平上。
以尧舜禹时期织布不发达,王也要穿葛衣而不是绸缎,饮食吃的菜,现在已经被人弃之不食,并列举了如今更加丰盛的食物和平民更加优渥的居住环境来悄然对比,并在末尾补充,若非有天子妥善的治理,如今百姓哪能有这样安稳的享受来隐形吹捧皇帝,实为巧妙。
只不过,她的口味和大众之间可能还是会有点壁垒,为了防止自己判断出错,韩盈又让燕武,手下女官都看了看,确定的确不错之后,才开始运作。
这的确需要运作一番才行。
毕竟顾迟文章写虽好,但还没有到力压群文的地步,更多不过是靠题材新颖和情感取得了不错的评价,倘若有身份的加持,或许能被评价为上篇佳作,但没有身份,那它的评价就是个玄学问题,全看有没有伯乐欣赏了。
马说之中,关于伯乐与千里马的论述,让后世无数人争论两者到底是谁为先,几乎能和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一样,成为千古难题,但从韩盈来看,世人显然忽视了一个前提条件,这‘千里马’,到底是已经有了全才,还是处于幼生期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