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时候,以阿梨的性子,非但不会怪他,反而会自责内疚。
这些cao作起来,对混迹官场的李玄而言,太容易不过了。
可等睁开眼后,他却几乎只用了一秒钟,就把方才想好的计划全部推翻了,只露出个无奈的苦笑。
他不是做不到,只是不能这么做罢了。
万分之一的可能,阿梨知道了,她该多难过?
李玄不敢想,一想到,便一改以往果决做派,变得前瞻后顾,甚至是他最为不屑的妇人之仁了。
第101章
转眼又过去几日, 苏隐甫的案子依旧没什么进展,厉晦叛国的案子,却是有了结果。
李玄一进大理寺, 便先得知了消息, 大理寺卿视他为接班人,一贯很看重他, 一有消息,便早早过来了, 出于保密的缘由, 未曾直言, 却也隐约露了个口风。
翌日一早, 大理寺与刑部共同撰写的案情折子,由一部一寺长官亲自盖了章后, 二人一起入宫,递到了陛下案前。
原本厉晦叛国一案,就没有铁证, 更兼当年时任监军对自己从何处得到那所谓的出自厉晦帐中、后被交由敌军的军情,说不清楚。一问起, 便是颠来倒去, 连自圆其说都难做到。偏偏这位监军年纪已经很大, 再过几年, 便是要致仕的人了, 审案人也不好逼问得太狠。
来来回回问了几遍, 未曾得到什么有用的证据, 但也间接证明了,当年厉晦叛国确无铁证,人证物证俱无, 仅凭原监军的一面之词,案子本身便有失偏颇。
案子查到这里,可谓是陷入僵局,一方面证明了厉晦叛国一案有失偏颇,但另一方面,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证明这偏颇究竟落在何处。
毕竟,说句大不韪的话,最偏颇的人,便是先帝,但谁敢把矛头指向先帝、
却恰在这时,大理寺一寺官从几屋子的卷宗中,翻出了一桩旧案,彻底打破了僵局。
太和殿偏殿
大理寺卿韦述与刑部尚书刘熙各坐一边,正等着陛下传召,二人分管刑部和大理寺,又因两部常有交集,偶有口角,相处得并不算愉快。能这般心平气和坐在一处,实在是难得的场景。
韦述快到致仕的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