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持有类似想法的官员敲响一记警钟,以示皇帝赏罚分明,绝不会厚此薄彼。
孟家父子正巧送上门来,被用于杀鸡儆猴。
她坚信,如果姜云琛不是太子,散朝后孟少卿定会雇人给他套麻袋。
“颜夫人,”赵晏好奇问道,“孟公子背后讲我阿爹坏话,怎会传入御史耳中?他总不至于蠢到在大街上嚷嚷。”
“既然是御史,想必自有门路。”聂氏道,“晏晏,所谓‘隔墙有耳’,绝非危言耸听。”
不对。
当日孟公子附近仅有她一人,如果某位御史藏在角落,把他说的话听去,定然也看到了她和孟家仆从们动手。
那御史公开上奏,不怕孟少卿矢口否认,便是有十足的把握,孟少卿不敢让孟公子出来对质。因为另一个证人是赵将军的女儿,她断不会在涉及父亲名誉的事情上撒谎。
可她的存在却完全被隐去了。
她暗忖,如果自己是御史,既然知道整个前因后果,肯定会把孟公子行为不端、冒犯赵将军女儿的事一并上报,让他罪加一等。
但那名御史却绝口不提她半个字眼,仿佛在刻意保护她,避免她成为人们的谈资。
她前思后想,压根不记得祖父或父亲与哪位御史交好。
而且,她离京三年,现任的御史们未必能认出她的身份。
那么就只剩一种可能。
御史背后另有其人。
“想不到孟公子小小年纪,竟如此……”裴氏心情复杂,最终摇了摇头,“陛下怎么说?”
“发配孟少卿去安西都护府任职,孟公子一同前往,美其名曰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切身体会镇守边疆的辛苦。”聂氏道,“孟少卿除了谢恩,也别无选择。”
赵晏有些意外。
安西都护府距京城数千里,路途艰难、环境险恶,无异于贬官流放。
孟少卿父子对军务一窍不通,在都护府很难受到重用,只能从事些无关紧要的文书工作,除非皇帝心血来潮调他们回京,否则这辈子的仕途算是完了。
原本孟公子凭借祖荫和皇室血缘,多少能捞个一官半职,但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