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彼时以为自己才是最大的不幸之人的韩蔺来说,可谓是巨大的震撼。
庄北宁的坚强令他反思,可是,庄北宁却告诉他,痛苦是无需比较的。
许多人认为,贫穷是难以满足温饱,而真正刻骨铭心的贫穷,往往是没有选择。韩蔺可以选择去往巴黎或是留在北京,庄北宁却视巴黎为唯一的栖息地。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庄北宁早已经是去了同龄女孩该有的娇气与软弱。她在医院急救室的走廊里,清晰地听过来自亲人的丑恶言论。瘦小的背影与耷拉的肩膀,仿佛在说庄北宁的生命就是一片死海。
可是,现在的庄北宁,她用自己赚来的钱购买了喜欢的音乐剧的门票,她居住在明亮宽敞的公寓里学习自己喜欢的意大利语,她还清了所有人的捐款,得以每天安心又舒心地生活着,得到周围所有同事对她工作能力的认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庄北宁靠自己换来的。
听着舞台上传来的吟唱,韩蔺回想起一句话——活得好的人,才更容易成为好人。
现实如地狱,要考虑柴米油盐,每一个梦想后面都被明码标价。书本要钱,灯光要钱,脚下穿着的鞋子也要钱。当然,能够坐在音乐剧的观众席上,为所谓艺术鼓掌,也来源于钱的支撑。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人都过着乏善可陈的生活,爱情的发生往往在电光火石间,那么难得,却又那么……不值一提。
韩蔺的这些思绪,沉浸在音乐剧氛围中的庄北宁对此当然是一无所知。
她喜欢《巴黎圣母院》序曲当中的那句歌词“人类企图攀上星星”。语句优美,令人心潮澎湃。人类本身就是在做着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前仆后继且义无反顾。人世间,有肮脏,有龌龊,也有豪气万丈。
她喜欢生于尘埃却妄图比肩神明的念头,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通天塔最后也许会被摧毁,也许不会,但是这都不会影响人们往高处前进的动力。
庄北宁还喜欢“三九暖如酥,三伏寒如玉”这句的氛围描述。她如此庆幸自己通晓法语,这才能不“隔着面纱亲吻新娘”。她的一位老师说过,要读文学作品,就一定要读原著。一本外国作品,翻译得再好也不会是原来的风味。想要懂得,就要学习。
文字是沟壑也是桥梁,是银河也是明月,令人魂牵梦萦。
对此,庄北宁很是知足。
第40章 第四十章色令智昏
令庄北宁头疼的是,饰演克洛德的演员让她难以将其如书中所述,定义为一个阴沉又丑陋的老头。
饰演克洛德的演员丹尼尔的嗓音与容颜实在是太过出众,一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