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杨丰暗暗托人在京城打听了一番,当真晓得了些许荀宴此人的来头。
作为御史大夫荀望达最小的儿子,荀宴比他所想的,还要出名些。
与家中其他兄弟不同,荀宴并非自幼长于京城,他是五年前回京的,当时为荀家惹来不少非议。
从来无人听说过,荀家还有第三子,都道这是荀望达在外的风流债。
此事成了京中人闲谈不说,亦为荀望达仕途添了不少麻烦。
御史大夫有监察百官之责,如今自身出了这等问题,如何服众?
最后,是荀夫人领人亲自在宴中解释,道幼子生来体弱,被批命十三岁前不可待在京城,便送去了远房亲戚家抚养。直至岁数到了,才接了回来。
为证己言,荀夫人领荀宴多次外出参宴、游玩,待他与亲子无异,府中也无不合传言。
如此数月,流言方散。
归京后,荀宴展露了非同常人的天赋,学院中不仅学问拔得头筹,射御亦足力,坚毅果敢,俨然成为年轻郎君中数一数二的佼佼者。
陛下爱才,偶然得了机会,在荀宴十六岁那年交予了他一件差事——往祢族宣读天诏,令多年借口避开进贡的祢族补足贡品。
荀宴完成得极其出色,被祢族族长奉为上宾,并带回了双份贡品。
自此陛下多次委以重任,俱被荀宴一一完成。
功劳在先,陛下毫不掩饰对他的喜爱,多次在宴会中为其特设座位,屡屡夸赞,毫不遮掩。
众人都道,待荀宴及冠,陛下定会亲自任命官职,且定是个举足轻重的位置。
“荀三郎”“宴公子”的名声在京中大噪,不知成为多少女子的春闺梦里人。
说实话,初闻荀宴的风光历程,杨丰心中说不酸,是假的。
他回想了下自己十八岁时在做何事,恍然,噢,还在埋头苦读呢。
再看这位,已然名利双收,又得陛下赏识,可说是一片坦途。
杨丰年过不惑,不得不叹道:后浪推前浪。
荀宴品性亦佳,重情重义,杨丰有心结交,命人安排了不少活动,便接道:“你们有伤在身,还未好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