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默书的幼嫩声音悦耳响亮,好听的很。两人相视一笑,就靠在墙根下听了起来。
那时候,一样的小雨,一样的清凉梨花。
墙内的声音在背《论语》,墙头的梨花伸出了浅灰的砖墙,在乌黑的瓦上开的鲜艳夺目。
背书的声音清脆嘹亮,也不知是谁家的小公子,咬字清晰又圆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墙内缓缓问道,“背的倒是没错。那你可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意思?”
清亮稚嫩的声音一顿,然后十分自信的回答,“知道!孔夫子说,要当人老师,就必须经常去‘温故’和‘知新’!很简单啦。快教我背下一本吧!”
墙内的老嗓无奈叹息起来,他在外头听着噗嗤一笑,扭头对好友笑语,“这点意思都能理解错,真真不求甚解。殊不知贪多嚼不烂,书读再多也不过是个死记硬背的货色。”
约莫是声音过大了,围墙里头清脆的声音一顿,立刻就是跺脚摔书的声响。
好友戏谑,“观棋不语真君子。人家就算真的不求甚解,你也不能说破,更不能给人听见不是?”
他少年傲娇,抬起下巴,越发提高了几分声音笑道,“啧啧,被人说几句就摔书跺脚,修养喂到狗肚子了,还背什么论语?学海无涯,回头是岸吧。”
“你……你……”墙那边已经气得不行,呼哧呼哧的声音传来,墙头杏花树上突然就冒出了一颗怒气冲冲的小脑袋,恶狠狠的瞪着他们,竟然是个扎着双环髻的小姑娘。
树枝掩映,一树梨花盛烈,细细的雨滴落下来,白色花朵铃铛一样摇摇欲坠。小姑娘的脸颊鼓得圆圆的,眼睛也瞪得圆圆的。
好友唇边的笑意陡然凝注,而他也收了笑意。
那小姑娘涨红着脸,半个身子都探出了瓦檐,扁着嘴巴,恨恨盯着两个少年,不知道该先骂哪一个好。
一个读书不求甚解的小姑娘,嘴皮子哪是两个口若悬河的少年的对手?打了一会儿嘴仗,小姑娘就明显败下阵来,气得在杏花树上直跺脚,跺的花朵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