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天子来钱的手段多,不打老百姓腰包的主意。人们家底儿一天天殷实起来,吃食也越发丰富,谁还惦记当初做南楚的苦哈哈日子?
吃谁的饭,服谁的管。虽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可人家宇文太子都降了,我一平民百姓难道还跟自己过不去?
……哦,不过,自然还是有骨头硬的。比如南楚书香门第,傅家。
傅家老爷子是天下闻名的鸿儒,七老八十的,也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天。但傅老爷子就敢给新皇帝下脸子。自打周天子破了汴梁城,他便关起门来一步也不踏出府。只吃家里小院种植的米粮,号称不食周粟。
就连皇帝亲笔下旨请他担任文书院的院正,傅老爷子也高调称病抗旨。皇帝不想杀读书人,更不至于和手无寸铁的老人家过不去,只采用劝和的手段。可惜,吏部尚书三次上门,都被傅老爷子拒之门外。
江山已定,眼看着大周第一次秋闱就要开始了,沉络有意请傅老爷子出山担任主考官,好让原南楚的士子们安心,不过,傅老爷子依然巍然不动。
南楚的降臣被称为“楚派”,和被称为“北派”的北周臣子们在朝堂上党争不断,傅老爷子也就被当成了个活靶子。
楚派属于败国旧贵族,比不得北派们腰杆硬,心里总是觉得低人一头,于是显得十分色厉内荏。这次秋闱,楚派咬死了一定要傅老爷子来担任主考,好给楚派长脸。而北派是陪皇帝马背上打下江山的,本就不把软柿子一样的楚派放在眼里,乐得看那傅老爷子抗旨,自找死路。
眼看着秋闱近了,大周疆域是原先北周的两倍,考生也多了两倍。另外全部的国史、大典都要重新修纂。北周和南楚文化不同,考学和书籍需要重新统一,这项工作冗余浩繁,不是鸿儒,还真接不下来这么重的担子。
文书院里,北周鸿儒们都齐备了,可南楚这方面还缺个打头的。皇帝本来属意傅老爷子,然而最近,他似乎又对这件事闭口不谈了。楚派官员们咂摸不准皇帝的意思,更摸不准新皇帝的脾性,只能在下头暗暗着急。
南楚人本来就擅文,在朝堂上一站班……武将铁定拼不过人家北派。那么他们就一定要在文臣上长势。如果连文书院的院正都让北派的人坐了……那楚派还有丁点面子吗?!要被打压成什么样子了?
楚派官员们最近愁眉苦脸的叹气,个个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