柄,也有人叫它舂杵、舂锤、垒臼锤等。这东西上细下粗,细头握在手中,粗头用来击打舂臼里的谷物。
舂具这个笨重的脱壳工具,直到后世那个王朝建立前后,在一些偏远山区依然存在。
舂谷,在古代石磨普及以前,是一种仅次于杀头的惩罚,由此可见,舂谷的劳动强度是多么的可怕。
青豚接过母亲手中的舂柄,双手紧握,用力捣下,母亲则在青豚每一次捣下的空隙间,将舂臼里的粮食翻一遍,好均匀受力。
沉稳、有力、节奏分明的舂谷声渐渐连成片,就像后世大年三十晚上,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一样,回响在清晨的鸿沟里。
里民们,已经开始为每一天的生记忙碌起来。
青豚家只有他们母子二人,每天早晨要舂的粮食自然很少。所以,当其他村民还在用舂具和黍麦奋战时,他家已经做好朝食了。
战国时期,土地开发成熟的中原地区,由于土地耕种时间久远,农民耕作较为细致,土地产量相对较高,因此,渐渐的为了适应日益强化的劳动量,开始出现了三餐的雏形。
其他地区,依然保持着每日两餐的习俗。
朝九晚五,在这时代,是普通百姓每日就餐的时间。
青豚母亲刚将出瓮的饭食舀满一碗,递给青豚,他还没来得及喝一口,就有节奏紧促的敲门声响起。
“乓乓”的敲门声中,夹杂着里正、乡老焦急的喊声
“青豚,速速开门,有上吏到了!”
青豚母亲惊得手一抖,一勺麦饼饭,撒在了灶台上。
“吾子欺吾!其这是犯了何事?怎么这么快就被上吏寻上门来,莫不是尔真的抢了别人的钱财,上吏来抓人了?……”
还没待其让青豚躲起来,柴门就已经被青豚打开了。
让其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只见这大清早从大梁城赶来,身上还带着珠珠朝露,平时她见了需要躲在路边恭敬行礼的吏,竟然弯腰朝自己儿子拜了一拜,并恭敬的称呼他道
“军屯,吾乃大梁田吏,奉上令,前来为军屯划定田地,并择址筑屋,还请军屯莫怪吾叨扰。”
见到大梁城里来的上吏,对青豚都如此恭敬。平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