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需要干别的,每日下午到文渊阁朱瞻基习文的侧殿教习他一个时辰,就是他们的工作。
这里距离宫城不远,只需要经过左阙门,左掖门,左顺门就能进入文渊阁。
两个师父,玄真来自武当,属于正宗道家弟子。武当深受皇家偏爱,对朱瞻基自是尽心尽力,他们还想借此机会,让朱棣多给他们修几座道观。
一清子寄居青城,家族有两大分支,在渭南,川中都是大家族。一个世俗家族,自然想要索求更多。
只要有所求,朱瞻基自然就不怕他不会尽力,毕竟这天下都是老朱家的。
论武力,一清子稍强于玄真,但是他对道家典故了解甚少,经常还向玄真求教真经。
现实的武学,并不像小说里那般,只是练习一种内力,否则会走火入魔。
不管是一清子的钟离八段锦,还是玄真教授的的太极内家拳,两者之间并没有冲突。
真要走火入魔,那也需要深厚的内力。现实中,根本不会有那种可以翻山倒海的内力。
朱瞻基年方六岁,在两位道长看来还是懵懂的年龄,但是他们传授起道家知识,教他识别全身经脉,朱瞻基却是一遍就会,让他们都惊为天人。
朱瞻基也丝毫不在乎自己会惊世骇俗,只要朱棣对他的宠爱不减,这个世界,就没有谁能诋毁他。
而且,从五月初朱瞻基第一次在大臣面前亮相,他的英明大名就已经传遍了金陵。
朱棣打消了迁都的念头,在场大臣都把功劳放在了朱瞻基的身上。
整个金陵的百万居民,无不对朱瞻基称赞有加,他们也是最感激朱瞻基的人。如果真的迁都,不知道会有多少金陵的大家族将会远离朝堂权力中心。
所以这些既得利益者们,提起燕王世子,都是连连称赞,认为他有明主之相。
朱瞻基对此一无所知,他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的满满的,一心沉浸在新知识的学习中。
在现代,周游就算得上是个武痴。
第一世成年才开始学习各种武学,到三十五岁才算小成。
第二世二十岁就小成,不到三十岁,就形成了自己的武学体系,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