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帮侯台解围说道:“陛下,这个张瀚依臣所见,让他留在大明更好。”
朱瞻基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们啊,根本没有看清张瀚的作用……”
陈术和侯台相视一望,不明白朱瞻基的意思。
朱瞻基没有让他们疑惑太久,勾了勾手指,李亮就立即让一个太监拿过来了一叠文件。
“你们看看,张瀚这个小子写的这些东西。据说他在从欧洲返回大明的途中,这一个多月都憋在船舱里写东西,你们可知道他在写什么?”
陈术和侯台看了看,这些资料还是通政司汇报上来的,他们自然也都看过。
至于张瀚这段时间写的东西,他们却不知道了。对他们来说,张瀚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角色,却不知道陛下为何如此重视。
陈术摇了摇头道:“臣愚昧,不知陛下深意。”
朱瞻基跟李亮说道:“派人去梁国公府,让张瀚明日带着他回途写的文稿见驾。”
回过头,他才又说道:“从张瀚的文稿中,朕看到了一个堪比孔夫子的伟大思想家的诞生,你们以为他的所想没有脱离朝廷对社会的一些讨论巢窠,可是朕看到的却是他在整个社会制度形成根源与未来发展上面的深刻思想。”
陈术和侯台大吃一惊,要不是面前的人是皇帝,他们简直要直接斥责对方是胡说八道了。
虽然如今儒家不受朝廷重视,这几十年来,科举的官员在朝中越来越式微。只有从理工学院和其他专业学校毕业的年轻人,才会得到重用。
但是孔子依旧被朝廷打造成了一个符号,一个标杆。
现在陛下竟然说这个张瀚有孔夫子的影子,哪怕只是有一点像,也是无与伦比的褒奖了啊!
“今日时间不早了,明日午朝,你们通政司与张瀚一同见驾吧!届时,朕再跟你们好好分说。”
陈术和侯台出了皇宫,依旧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这个张瀚,他们已经把他从小到大的经历,包括性格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他们看来,他的思想深度是有一些,写出来的文章也有一些可取之处。可是,他还是太年轻,许多想法不切实际,并不可取。
他们不理解陛下这样说的意思,这就说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